高中议论文写作十法之方法四:议论文论据分析六大技法

2022-10-06 13:56: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议论文写作十法之方法四:议论文论据分析六大技法》,欢迎阅读!
议论文,论据,技法,六大,写作
方法四:议论文论据分析六大技法

大家都知道“事实胜于雄辩”,因此写议论文就得有“据”。但光有论据还不行,还必须让论据与论点之间建立起联系。有些同学写的议论文,尽管论点正确、鲜明,论据也典型、可靠,但是由于在举例之后没有进一步挖掘事例包含的事理,缺乏必要的分析,导致论点和论据联系松散,给人以罗列论据之感。要克服以例代证或堆叠事实的毛病,就得学会分析论据,学会借例说理。

借例说理,就得学会分析论据的几种常用方法。

揭示实质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出属性相同或相关的几个事例之后,对其进行归纳升华,点明论据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深化论点。例如:

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相声艺术宗师侯宝林为学谐语手抄一部十多万字的《谐浪》,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年,德国著名医生欧立希连续试验914次,终于研制成治疗人体内锤虫和抗螺旋体病菌的新药一一新胂凡纳明。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古今中外无数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取得事业的成功,秘诀在于他们有恒心和毅力。

(《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

这段文字中,作者在列举古今中外成功者的四个事例之后,点明了其中包含的道理,从而使中心论点“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得到了有力的论证。论据与论点联系紧密。

正反对比法

这种方法,所举事例形成正反对照,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观点。例如: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却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人们难以忘记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事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一一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以上两个论据,一正一反,对照鲜明,有力地论证了“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这一中心论点。

反向假设法

这种方法,就是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假设分析,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

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倘使燕国寿陵的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

(《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


上面文字所举的是两个反面论据,接着用“倘使„„就„„”“假若„„就„„”两个复句从正面假设分析,从而论证“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才会彰显个性,取得成功”这一中心论点。

正面推理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所举事例的正面剖析,以小见大,从而推证处其具有的普遍意义,强化论点。例如: 史载:晋平公让大夫祁黄羊推荐南阳县县令,祁黄羊毫不迟疑地推荐解狐,晋平公惊讶地反问道:‚解狐不是你的仇敌吗?‛祁黄羊笑了笑说:‚您让我推荐的是县令,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敌呀!‛果然,解狐很有才干,成为百姓拥护的好县令。又一次,晋平公让祁黄羊推荐一位法官,祁黄羊推荐了祁午,晋平公听后又很震惊,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推荐他不怕别人说闲话吗?祁黄羊认真地回答说:‚我是把最能胜任的人推荐给您,并没有考虑他是谁的儿子。事实上,祁午正如他父亲所言,办案精细果断,政绩显著。孔子闻此曾赞叹道:‚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啊,祁黄羊两次推荐人,虽然都直涉感情,但他的认知、判断却完全不受感情的左右。可见,认知之‚理‛是‚情‛外之物,它因人而异,并非总受‚情‛的束缚。

(《怎一个“情”字了得》)

这段文字通过对祁黄羊推荐人才事例的剖析,从正面推证出了“感情左右理性并不能一概而论,应因人而异”的 道理。

引申类比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突出其现实意义。例如:

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人生的“出”与“入”)

这段话由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的事例,引申出“一个人做人、处事或认识社会出乎其外审察反观,这样才不会犯错”的道理。把事例引申类比,从而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因果分析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例如: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自信,但不能盲目》)

这段话就是典型的因果分析论证法。

当然,以上的论据分析方法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可以综合运用的。同学们可以在作文片断中分别训练,也可以在写大作文时,有意识地把几种方式融于一篇文章中(当然也要结合论据实际)那么自己的议论文就会显得说理严密而又不呆板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7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