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浅论》,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浅论
作者:乔安娜
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16期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促进和谐社会、缓解就业压力、创造社会经济效益三方面来阐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服务 义工团体 社会意义
志愿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无偿地贡献个人的精力、时间,不求任何物质报酬,服务群众,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组织性四个基本特征。 志愿服务不是单方面的施予,也不是有大量空闲时间有一定物质基础的人才能参与的,而是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权利,我们要对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可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参与志愿服务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群众、贡献社会,也是在传递爱心、宣扬文化、传播文明。同时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是参与者自身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既是助人,也是自助。
志愿者的精神与理念受到了人们的崇敬,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说过:“志愿者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从1985年开始,联合国代表大会把每年的12月5日规定为“国际志愿者日”。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这一天集中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目前的热门词汇——义工,是志愿者的别称,义工组织覆盖中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包括团市委发起,和个人发起两种形式,即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NGO),不排斥少数非政府组织且未在民政局注册的市民自发组织。自中国内地第一个义工团体——深圳市义工联合会1990年成立后,类似义工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充盈着社会的各个需要关怀的角落,其成立在2004年至2007年达到了一个高峰。其中义工活动不乏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高度的热情为义工活动贡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社会成员,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比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激情,有活力,强烈要求实现自我价值,是促进社会发展、文明传播的中坚力量。我国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在总结传统学雷锋活动并借鉴国外志愿者组织机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校团委的支持下成立校级青年志愿者组织,或以个人身份参与义工团体,利用业余时间广泛地参与扶老、护幼、助残、环保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社会服务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传递爱心、传播文明,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
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指导理念面向社会,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同时,也在传递着爱心,传播着文明,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心灵与情感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对于志愿者来说,他们在各方面给弱势群体等以帮助、关心的同时,自身在道德实践中也获得了反省和提升的机会,利于自身道德素质的完善与升华,他们崇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见义勇为的良好风尚,利于良好道德氛围的营造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身边的人。
对于接受志愿服务的对象来说,来自志愿者各方面的帮助:生活上的、工作上的、心理上的,向他们传达着爱心与文明,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增强社会归属感,在良好的道德品质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以一个接受帮助的22岁脑瘫男孩为例,在接受“硬地滚球”的培训后,他重拾生活的信心,这项他力所能及的运动使他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我是一名运动员”他用不完整的话说,他在学习英语,这样可以避免在有着外籍裁判的赛场上的语言障碍。
第二,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每年都有所增加。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加了52万,再加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使得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比往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首先,可以扩大大学生的生活范围、知识视野、认识领域,同时可以通过大学生的亲身体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以提高自身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丰富生活体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其次,为志愿者本身提供了一个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在进行服务之前需要学习新知识及技能,例如120志愿者参与急救中心的培训等,且在进行组织和活动过程中,可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和领导能力,增强自信心,以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再次,可以调节大学生心理,促进大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形成。
由此可见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以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第三,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志愿服务的经济效益往往被忽视,据一些国家的数据统计,志愿服务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可以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到14%左右。比如在美国,志愿者的服务相当于九百万工作者的全时工作量,每年可以创造255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在我国,青年志愿者的社会经济效益也可以通过星级认证制度的服务时长与各类志愿服务单位时长产生的效益等方式衡量,不过这仍然认证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以达到规范化。
志愿服务不需要政府太多的财政投入,相反他们却能给他人提供各方面的帮助,满足社会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需求。其成本低,但是所创造的社会效益却是不可估量的,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志愿者提供的服务是免费的,最多也就是政府部门提供一些后勤补偿:如生活费、交通费等,而且社会的一些义工团体,基金会也会提供一些金钱和物质的资助,因此大学生志愿服务所需的成本是相当低的,而所创造的效益却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对于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已经是不可忽视的要求,而现行短期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岗位提供情况在强烈的意愿和广泛的要求下产生的缺口问题仍需讨论,其发展方式需要在进一步发展中解决。
参考文献:
1.杨明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政策分析 商情2008年第41期
2胡昌宝 徐群浅谈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第8期 3周庆华 服务学习理念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第4期 4宫阿都 高校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机制研究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年第1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yt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