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赖斯的文本类型学看翻译策略的选择本类型理论》,欢迎阅读!

从赖斯的文本类型学看翻译策略的选择本类型理论
中西方不同的翻译理论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新的翻译理论不断涌现。20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了功能派翻译理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第一准则的目的论是功能派的主要理论。1971年凯瑟林娜·赖斯《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功能派理论思想的产生。作为功能主义的创始人,赖斯的文本类型学对于功能主义理论以及当代翻译理论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不容忽略。 二、赖斯的文本类型学及其翻译策略
凯瑟林娜·赖斯的文本类型学成果最早发表于1968年,它建立在德国心理学家布勒1938年提出的语言功能的“科学研究模式”之上。赖斯的经典类型模式比较了比较语言学、符号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类型分类法及其对应的翻译策略。最后她提出了有创见性的功能翻译观点。按照她的观点,语言文本类型理论,帮助译者确定特定翻译目的所需的合适的对等层级(见Reiss Vermeer 1984: 156)。 1赖斯的文本类型学分类:
第一种是信息功能文本,信息功能主要是给读者传递真实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语言和风格的选择都要从属于这个功能。此类文本注重内容,文本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这类文本包括、商业信函、货物清单、使用说明、专利说明、条约、官方文件、教材、以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其他技术领域的专业文献等。
第二种是表情功能文本,信息方面仅作为补充,占主导地位的是审美因素。作者选择的风格既有助于增强文本的意义,又可对读者产生审美效果。此类文本强调的是表情型语言表达者的心境和感情的作用,因而此类文本重形式。这类文本包括随笔、传记、纯文学、小说以及各种类型的诗歌作品。
第三种是操作性功能文本,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试图达到的翻译的言外效果。这一类型的文本强调的是感染型语言的“引发听者某种行动”的作用,因而此类文本重感染。
第四种是听觉—媒介文本(The Audio-medial Text),指的是非语言之外的视听、图画、电视、电台等的脚本。这一类型的文本是写出来让读者听的,而不是读的,后来用“多媒体文本(”Multi-media Text)代替前者,但在她的后期理论中又放弃了该概念。 2翻译策略
赖斯认为,翻译的理论探索总要区分文本的类型,而目前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文本的翻译理论,要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制定具体的翻译策略。“在这种正常的情况下,文本类型决定译者的翻译方法;文本类型是影响译者选择适当翻译方法的首要因素。”(见Reiss Vermeer 1984: 175)
翻译表情文本时,译者的主要任务是译文传达出原文的审美及艺术形式,应当在保证内容正确的基础上再去进一步关注原文的形式,力求译文与原文的美学效果相同。同时,译文也不能照搬原文的形式,而应先对原文中的语言形式进行解读,再试图在目的语中寻找,以实现译文和原文的功能相似。例如,
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Snow
No sign of birds in the mountains; nor of men along the trails; nor any craft on the river but a little boat, with an old man in rustic hat and cape dangling a line in the frigid waters ---- a solitary figure veiled in silent snow.
翁显良 译 (1985:51)
翁显良以散文译诗,散文体比较自由,不像诗词那样有相对固定的格式。翁显良是知名的“神似派”译者,她通常注重“释义”,对原诗某些地方进行“增补诠释”,例如“nor any craft on the river but”和“a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yh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