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街区文化:展现城市文化风采》,欢迎阅读!

街区文化:展现城市文化风采
作者:黄健
来源:《杭州(下半月)》 2011年第10期
黄 健
一个城市往往是由不同的街区构成的,如果说街区是城市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那么,街区文化实际上也就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基于历史的发展和演化,每一个城市都有不同类型的街区,而不同类型的街区,也都有自身不同表现形态的文化。
确切地说,“街区”一词是舶来品,中国传统的城镇多半将街区称之为“街坊”。传统的街坊,如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杭州的街巷等,在长期的历史演变化中,都已形成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传统的街坊,多以家族和血缘亲情式的人群聚居和人际互动为特点,带有较为浓厚的农耕文明的乡情文化特色。而现代意义上的街区,则多半是伴随着以大规模的生产、消费为主导的现代工业文明而诞生的空间区块。尽管也有以不同族群居住为特点的街区,但其本身则是高密度的建筑群和人群的集聚地,其空间呈开放型的区块结构,其间有各种各样的人群,相互联系,紧密互动,且面向整个城市全方位地开放,不同的人群都可以自由地进出街区,游览、观光、休闲、购物、消费、交流、工作、生活、居住……人际关系呈多样性的网联状态,街区文化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街区不完全同等于如今人们常说的小区、社区。街区的本质特征是开放性的,其空间形态呈立体型的网状结构。从文化的涵义上来说,街区文化指的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传承元素,包括有若干相对自治性社区(小区)及城市街道全体市民共同创造的文化。街区文化也是该区域人们普遍奉行的,在该街区文化生活中具有持久而广泛影响,并对该街区社会风尚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的基本观念。从文化的形态上来说,街区文化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它的文化形态的多样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个性;二是街区的区块空间是高度开放性的,它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公共活动的空间,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三是它的人际关系是多元和融洽的,同时,相互之间又保持各自相对的独立性,尊重各自的隐私权,相互关联,相互帮助。从文化的表现上来说,街区与城市是融为一体的,是整个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街区文化也是城市文化的主要形态。街区内的设施、设备与整个城区、城市设施、设备紧密相连,向全体市民开放,公共化程度较高,譬如,街区的会堂会所、商业网点、市政设施、文化场所等,均是对外开放的,为全体市民所共享。街区开放性的空间,不仅成为本街区内部居民的交流和活动的场所,同时也为整个城市的人群相互交流、沟通,提供一个公共平台。正是如此,多元化、多样性的文化,乃是街区文化鲜明的特色所在。
街区文化是整个城市文化的构成部分。街区文化往往以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传统,以及多元化、多样性和开放性特征,形成自身文化禀赋,并汇入城市文化海洋,展现城市文化风采。以历史街区为例,历史街区由于历史遗存下来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民间传说等形成的历史风貌,展现城市独有的文化风貌,无论是它的外观,如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古树,还是它现存的居民生活和传承下来的民间传说,都是一种活态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美学价值。对于一座城市,特别是对于城市文化来说,历史街区乃是无价之宝,不仅它独特的街区外貌,成为城市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记忆,其丰厚的文化传承,也给城市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审美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无论如何都割不断自身的历史,而历史街区正是历史进化的岁月记录,是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也是城市精髓的血脉所在。又以商业街区为例,商业街区往往根据其位置、规模和性质,通常分为中心商业街区、次商业街区和专业商业街区。不同的商业街区有不同的商业文化,如北京“后现代城”商业街区,通过对美国佐治亚州所开展的“城镇复兴计划”考察,提出了“美国后街生活”的理念。“后现代城”商业街区的“美国后街”,集餐饮、零售、文化、娱乐等为一体,形成了
一个具国际水准的综合性时尚文化商业街区,街区文化也以“多元共生”为主调,展现出北京大都会文化的现代性风采。近年来,杭州的商业街区建设也已不再拘束于狭隘的小区楼盘建筑格局和传统的商业法则,如下沙“华元? 十六街区”的建设,就拥有近2 万平方米的街区商铺,3 万余平方米酒店式写字楼,将提供前所未有的NEWLOFT 生活方式和新锐的BLOCKSTREET 商业模式。十个BLOCK模块街区,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主街与四条次街交错分割,营造立体式的商业内街,形成流动性极强的内部空间。除此之外,它还比SHOPPING MALL 更精致,更鲜活,功能更完备,设施更齐全,其中每个铺位都临街而设,呈开放型格局,由此,一种新型的商业街区文化将应运而生。
街区文化也是城市文化的亚文化(subculture)。与所有形态的亚文化一样,街区文化具有特定区域群体共有的文化信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给予城市主文化以重要的互补,同时也是构成城市文化多元性和个性的重要元素。以杭州为例,历史上杭州独有的街巷文化,就是杭州城市文化的亚文化。著名的杭州籍现代诗人戴望舒,曾以他居住的杭州“大塔儿巷”为背景,创作了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歌——《雨巷》。著名的杭州籍现代作家施蛰存曾指出,这首诗借助用古典诗词的唯美意境与伤感情怀,用现代语言的“现代词藻”,抒发出了现代人的“现代情绪”。
不论是“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意象构筑,还是“丁香一样的芬芳”的意境刻画,他都将一个“彳亍彷徨”,苦于找不到出路,又不甘自我堕落的现代知识分子复杂而又敏感的心灵形象地展现出来了,极富象征的意蕴,突显出杭州街巷文化所独有的江南文化的细腻、绵长、柔美和隽永。无疑,杭州街巷文化是具有诗性品格的,精致、和谐、华贵、典雅,是“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的江南诗性文化的形象写照。杭州这种独特的街巷文化,是杭州建设现代街区文化和城市文化可传承、可借鉴的重要资源。
培育和推进现代城市文化的建设和创新,必须弘扬独特的街区文化精神。宏观而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街区文化,就是要展示现代文明街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综合成果,展现现代街区全体市民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不断发扬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的文化传统,唱响现代街区文化发展的主旋律。微观而言,则是大力加强街区文化建设,要明确现代街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目标,要制定街区文化发展的主导路向,注重打造不同类型街区的不同形态文化,形成不同类型街区文化的独特品格,使之汇聚成为城市文化多元发展的主色调。
作为杭州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杭州现代街区文化,应当遵循杭州城市文化的历史传统和发展规律,展示杭州城市文化的独特性和诗性品格。杭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城市人文精神,是杭州城市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杭州城市的立市之魂,也是全体杭州市民共同的价值观。它不仅体现了杭州人对自身优秀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所具有的自觉精神,也展示出了杭州人的文化自信力和建设美好家园的自豪感。因此,在大力弘扬杭州城市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建设杭州街区文化,要展示出与现代文明发展相一致的价值取向,要有一种恢宏的开放性、发展性的视野和格局,反映出现时代杭州街区文化发展的基本面貌和基本精神,并使之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反映出杭州街区文化高度文明的自觉性,为杭州城市发展提供持久、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活力,充分展现杭州城市发展的特色优势和文化发展的高品位特质。
(作者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V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