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欢迎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作者:辛丽娟 初保垒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21年第30期
辛丽娟 初保垒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推进美丽强国构建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国成功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必然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包含了其多样化的含义,其涵盖了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以及产业建设等各种方面。构建美丽乡村并不是一项简单的、短期的任务,其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必须要依赖于整个社会的携手努力、积极配合,在基于国家战略规划下全方位促进美丽乡村的构建。
一、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建设美丽乡村简述
当前的农村振兴战略更具有方向性、基础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特别是“工业兴、生态宜居、农村文明、有效治理、小康生活”的目标,将为国家“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可循的途径。工业繁荣是基础,生态宜居是基础,地方风俗文明是关键,有效治理是保障,生活是目标,五个方面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统一起来。在小康决胜的大背景下,如何满足农民追求更好生活的需求变得更加重要。要实现农业和农村两个现代化,不仅要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统筹兼顾农民、乡镇居民、城镇居民和其他群体的需求和利益,努力弥补农村振兴过程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不平衡的问题,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福祉。建设美丽的乡村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期望。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美丽的农村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工业质量和效率不高,农产品和其他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在经济效益转化方面仍然效率低下;二是农村土地荒废较多,小麦、玉米、红薯等低效农业占很大比重,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较低,设施农业、定制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发展缓慢;三是生态基础是脆弱的。森林覆盖率高,但质量不高,森林质量不好。农村地区地质灾害滑坡点多,面源污染严重,一旦受到污染,很难恢复。四是地方文明程度不高。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相对较少,地方文化已经部分消失。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积极改善和建设美好的村庄。
二、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建设美丽乡村所面临的困难
1、 传统生产模式的限制
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技术在逐步向农村延伸,但大部分农村的农业生产模式仍沿用传统农业的形式,现代化机械设备投入和使用量比较少,使用程度偏低,对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和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存在较大的限制。从目前来讲,我国乡村农业的服务水平比较低,对于农药、化肥等农业物资的使用方法和管理不够完善,尤其是农药等化学物资的滥用导致土壤质量的急剧下降,乡村水资源以及地下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乡村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量大大降低,不利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其对现代化生产技术和设备的使用规模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美丽乡村的建设。
2、 乡村生态管理系统不健全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我国建设美丽乡村的生态管理系统并不健全,其机构冗杂,相关政策难以落实,管理机制也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导致美丽乡村建设的进度滞缓。一些机构或部门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当中,没有政府部门或其他管理人员对其进行专业性指导,建设的资金和资源也得不到满足,严重影响了乡村的绿色发展。乡村建设部门虽然比较多,职能比较全面,但容易造成开发项目重复、资金成本浪费、工作效率低、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尤其是在
乡村生态管理系统不健全的情况下,监管力度的不足加剧生态建设经资金的浪费,各部门的职责不能够落实到位,导致建设美丽乡村项目的效率低下,质量较差。
3、 乡村建设缺乏亮点
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建设美丽乡村计划的进行如火如荼。但是从当前的建设情况来看,许多乡村没有建设亮点,缺乏核心竞争力。再加上,大部分乡村建设的思路和设计规划相似,主要以旅游业、农家乐为主,没有鲜明特点,美丽乡村建设效果比较差。而且大部分乡村建设处于在初级阶段,娱乐设施和景点大同小异,对于自身定位不明确,对本乡村优势资源的整合力度不足,缺乏特色品牌,无法吸引人们的眼球。
4、 乡村环保意识差
乡村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居民存在着生态意识普遍较差的情况。虽然生态环保政策早已开始实施,但是由于相关部门的推广力度不足,其政策的落实程度和效果在乡村比较差。尤其是大部分乡村居民的思想比较落后,对于农业和经济方面思想保守,缺乏环保意识和现代化意识,对新型事物的接受能力差,接受速度缓慢。再加上,一些村民眼光比较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严重影响了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阻碍了乡村的经济建设。
三、发展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
1、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乡村各种各样的农业资源和文化资源,让它们成为振兴乡村、富裕乡民的巨大力量。对乡村空间布局进行合理改进,建设休闲农业区域与旅游区域,构建一批批乡村旅游集聚区、特色景观旅游建筑区。凸显乡村文化特点,体现乡土民情风味,扩充乡村旅游含义,优化乡村旅游质量,真正促进乡村旅游魅力的提升。另外,在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应当有效落实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相关政策,优化休闲旅游主要通道、停车场以及通讯网络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家乐产品的安全保障性。创建以村民为中心、村民参与获益的平等科学运作机制,积极为乡民提供补助,以促进他们积极参与休闲旅游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市场化的发展。加快构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稳固品牌的构建,指引乡民主动设计、推出具有乡村特色的产品,健全宣传营销机制,指引乡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将发展乡村旅游等过程中所获取的收益分享出去。促进农耕文化资源的搜集、归纳以及开发等,切切实实对这部分文化实行有力的维护。
2、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建设美丽乡村属于民生范畴,产业昌盛是推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内容。目前,我国很多乡镇纷纷建设“田园综合体”,开展乡村全范围旅游产业构建,缺少统一计划,也并没有对各地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极易产生农业乡村“三产化”泡沫。所以,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各村应当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开展特色化发展方略,大力促进特色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对农业产业布局进行合理改进,致力于不断促进特色支柱产业往优势区域集中,快速促进富含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质量、档次的极大提升,调优调强调大特色农业,扩大产业规模效益,强化整体竞争力。相关工作人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下,可以打造旅游产业链,根据当前乡村的特色点开发旅游特色小镇,把当地民族和地理环境特点相结合,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长效机制,推动乡村经济绿色发展。积极构建和实施农村经济合作联社资金互帮互助的试点中心,拓展“农超对接”试点领域,加快示范社构建。
3、加强农村资源保护和环境整治,建设生态美丽乡村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务必要集中力量促进乡村资源保护与生态构建,积极调整农业生态,优化乡村居住环境,推进资源运用充分有效、生态体系安稳、人居环境适宜的乡村建设新局面的构建。首先,应对村庄开发边际进行严防死守,对耕地与生态保护红线严加死防,改进生产、自然以及生活三方面空间的布局。贯彻执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资源进行有力管控,开展水资源使用总量与强度两方面强力管控措施。其次,应对农业生态严重问题进行有力整治,完善农业生态监测机制,进一步开展农业全方位的管治,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策略。最后,应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对此进行有效管理,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相互连接、相互分享。在乡村中,开展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切实有效强化乡村供水质量检测能力。
4、科技兴农,加强才队伍建设
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对促进良种生产、高效生产和机械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想要科技兴农,首先要改变村民的意识,让其接受新型科技对传统农业的冲击,加强其生态环保意识。相关部门要定期在乡村内宣传生态环保材料,并制定相关规矩约束村民的行为,逐渐改变村民乱扔垃圾的习惯。政府部门可以规定村民们进行互相监督,并设立奖惩制度,对于检举他人乱扔垃圾的村民,可以给予其资金上的奖励,对于被检举的村民,可以让其清扫某一街道的垃圾,并要接受政府人员的检查,若检查结果不合格,则需继续进行清扫,或者根据情节的严重情况适当进行罚款。使村民从强制管理转化为自身习性,改变其原有思想,让其充分认识到生态环保理念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为建设美丽乡村打下基础。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人才教育,吸引国外优秀农业人才,设立专项财政投入,鼓励青年学者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扩大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引导农业科技专家下乡,为农民提供真正周到、满意的技术服务。同时加强农村人才培养,通过实地实习、网络教学等手段培养农村劳动力。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基层人才大胆创新,壮大队伍。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建设美丽乡村带来了巨大机遇,并且也为国内各方面发展创设了有利条件。所以,务必要实施可行性措施来推进美丽乡村的构建,以此真正减小乡村和城市的差距,推动我国社会的共同繁荣。
(作者单位:266205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办事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P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