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感受爱的教育.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悟文章的内涵,学习史铁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史铁生名言导入:幸福是相同的,但不幸却是各不相同的。人生难免有起伏,当厄运降临时,你将如何对待呢?史铁生说:“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选择即是命运!史铁生是这样说的,也这样做了。 二、一读课文感受史铁生生命的伟力! 1.史铁生简历
史铁生,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2010年12月31日病逝。
他践行了对母亲的诺言:你俩在一块儿, 要好好儿活! 2.但他瘫痪时是这样的吗?齐读第一段。
研读课文,圈画出“我”遭遇不幸后的表现,分析“我”的性格特点。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脆弱,暴怒无常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脆弱,暴怒无常
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 -----绝望 拓展阅读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儿子,可事实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呢,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学生谈体会。
三、二读课文,感受深沉无私的母爱!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那些地方感受到的? 要求:
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勾画出来。 面对我的暴躁,母亲
—— 悄悄地躲出去 理解、体贴
—— 偷偷的听我的动静 牵挂、关切
—— 扑过来、抓住手 坚定、执着
—— 忍住哭 坚强
—— 好好儿活 坚韧
品读第三段,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的?
—— 挡在窗前 理解、体贴
—— 央求般的神色 母爱执着
—— 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喜悦
—— 比我还敏感 细心、体贴
2.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手法? 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 3.细读感悟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的话没有说完,你能想象一下母亲还有哪些话要说吗? 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
4.拓展阅读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J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