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

2023-04-10 02:37: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蒋介石》,欢迎阅读!
蒋介石
【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军事家、教育家、思想家、书法家、诗人。1906年,在中学读书时即向家里提出要求到日本学习军事。赴日后,因非公费派遣,不能入军校,只能就读于东京清华学校。1907年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兵。1908年春被保送日本东京振武学校,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反清革命活动。1910入日本陆军第13师野炮兵第19团为士官候补生。辛亥革命时归国,二次革命后追随孙中山。1924年国民政府成立黄埔军校,蒋介石出任校长。黄埔军校是近代培养中国军事才的摇篮。蒋介石两次指挥东征,避免中国走向分裂,凝聚中华,初步完成中国统一。抗日战争前期,蒋介石主持制定了对日军持久消耗的战略方针,在军事委员会下划分若干战区,中国陆海空军大元帅,并一度兼任第一、第三、第五、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国民党军在正面及敌后战场抗击日军进攻,先后进行了平津、淞沪、太原、徐州以及保卫武汉等战役,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19431月被同盟军推举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全面负责主持指挥东方战场的军力,牵制抵御抗击日本法西斯。

蒋介石学留日本时就对日本国民性有认识,认为中日必战。一次日本教官在上生物课,指着桌上的一块泥说里面有3万万寄生虫就象中国人一样多,当时激怒了正年轻气盛的老蒋,蒋随即走上讲台将那块泥分成若干,并只着最小一块说,这里面的寄生虫就象日本人一…… 留学日本22岁时所做一首诗表达了他当时的雄心壮志: “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肯且休?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蒋介石曾在日记中表示他不喜欢政治,他写道:政治使人过狗一般的生活……道德何在?友谊何在?,但他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不得不参与政治,并成为高手。1927年秋,蒋介石赴日时曾回答记者说,他最佩服的历史物是岳飞、文天祥,最崇拜的伟大人物是孙中山。蒋介石上台就已经着手准备对日战争。西方评价蒋介石是远东地区骨头最硬的领导人。

1932年在上海·二八事变爆发,1932129日在南京召开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后蒋介石向报界发表谈话说余决心迁移政府。与日本长期作战,将来结果不良,必归罪于一人。然而两害相权,当取其轻,政府倘不迁移,随时受威胁,将来必做城下之盟。此害之大,远非一人获罪之比。余早有志牺牲个人,以救国家,他复向所惜哉! ”随后蒋介石通电全国 胞惨遭蹂躏,国亡即在目前,凡有血气,宁能再忍? 我十九路军将士即起为忠勇之自卫,我全军革命将士处此国亡种灭,患迫燃眉之时,皆应为国家争人格,为民族求生存,为革命尽责任,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以与此破坏和平,蔑弃信心之暴日相周旋 !中正与诸同志久共患难,今日虽在野,犹愿与诸将士誓同生死,尽我天职。在蒋公的感召下第十九军、第五军(第五军是后来蒋介石暗中派遣的,参战也是打的十九路军旗号)将士与上海民众同仇敌忾、奋勇抵抗、浴血奋战迫使日军在30多天的攻势中屡战屡败,迫使东京四易其帅,数次增兵,死伤逾万,受到沉重打击。193233日在国联的紧急要求下,中日双方同意停战。·二八抗战,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第一次与世界强国打成了平手,震动了日本。此后,国内外对国民政府领导的抵抗都一致肯定。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反对孤注一掷的作战方法,强调对日作战是一场长时期持久的战斗,必须“以时间为基础, 与敌相持,在久而不在一时”。他反对“一线配备”与“一次决战”,认为那样做,一败之后,将永无复兴之望。他说:“我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的抵抗,他把我们第一线部队打败之后,我们再有第二、第三等线的部队去补充,把我们第一线阵地突破


以后,我们还有第二、第三各线阵地来抵抗”,“越能持久,越是有利”。19366月,蒋介石对英国人李滋罗斯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他还说:“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可见蒋介石早已经料出后来战事的发展进程并为此作了准备。中国国民政府自1935年起前后在上海附近修筑了吴福线、锡澄线、乍平嘉线三道国防工事年1937就已竣工。

生平简介

蒋介石简历(18871975)

浙江省奉化人。名中正,原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1907年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

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1923年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1924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 [屏蔽广告]

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率师北伐途中,于1927年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在各地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不断进行新军阀混战。1931“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6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抗日战争期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主席,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1943年参加美、英、中三国开罗会议。抗日战争胜利后,与中共代表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撕毁停战协定政协决议,命令进攻解放区,单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宪法。1948年擅自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总统1949121日,被迫发表《引退谋和文告》,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

1949年败退台湾后,历任“总统”与国民党总裁。197545日于台北去世。

蒋介石(18871975)幼名瑞元,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青少年时先后在家乡私塾和宁波箭金学堂、龙津中学念书。1907年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次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振武学校学习,由同乡陈其美介绍加入同盟会,开始参加反清革命运动191110月武昌起义后归国。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与孙关系较为密切。讨袁期间曾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AJ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