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网络文学

2023-11-20 10:3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网络文学》,欢迎阅读!
后现代主义,网络文学,视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网络文学

作者:樊华

来源:《山东青年》2013年第07

要:

后现代主义与网络文学是近年来颇受学界关注的两大学术焦点。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及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网络文学这一新型文学形态,透过当下网络文学的生存发展状况,反思文学的形态和内核,促使其朝更加有序、良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日常生活审美化;网络文学 一、前言

随着现代人进入了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人们开始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和文明,但却失去了归宿感,惊奇地发现自己已无家可归、一无所有,仅沦为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此时,独立的人正迫切需要某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后现代主义则致力于打破这样的审美规范,注重用世俗化、大众化的眼光,无所顾忌地从本能角度表现人性及人生的本原面貌。

正如利奥塔所宣称的:后现代即是那种在表现自身时将见不得人的卑微性也展示出来的东西。……后现代将是这样的一个时代:它在现代将以表现本身来突出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事物;它本身拒绝相信优雅的形式会带来的慰藉[1]在语言方面,他们也不再追求文学而更是更为注重直白、浅显,有时甚至不避粗言秽语。所以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高雅与通俗、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界限消失了,作品相应大多呈现出快餐性、大众性、感官消费性等等特征。换言之,现代艺术中所强调的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在后现代主义那里已被消解,日常生活进入了艺术艺术也进入了日常生活,日常生活逐渐实现了审美化。这些新兴的泛审,诸如广告、流行歌曲、电影电视等等,是用符号视像的感官消解了艺术的精神价值,体现了后现代艺术有容乃大和多元发展的可能性。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后现代艺术的这种可能性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它自身应有的地位也最终得以确立。 二、网络文学的后现代色彩 1.超文本特质

网络文学有着超文本的特质,包涵着超文本超媒体双重含义,前者注重对单一文本的封闭性结构的超越,而后者致力于超越语言文字的单一织体。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节点的文字图表音频动画视频和图像等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被视为超文。传统文学文本的语言材料不管是以横行的方式排列,还是按照竖行的方式排列,基本是在一个平面上进行,无论是作者写作还是读者阅读都需凭借相继的线性顺序进行。相比较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言,网络文学文本的语言材料则是一种立体结构呈现,并且作者写作和读者阅读也大多以非线性的顺序进行。

超文本而言,它不再依赖语言媒介和文本形式, 网络文本的特色和有事在于利用网络技术,把文字视频音频结合起来制作超媒体、超链接式作品,这是网络文学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根本标志,也是最贴近网络本性的创作革命,应能成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之一。”[2]所以它堪称网络文学最具本质性的特征,带给了人们文学革命的新希望。然而,多媒体则是利用多种媒介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录像、数码摄影、影视剪辑等集于一体的信息技术手段,这类网络文学没法转换为纸介质作品,离开了电脑网络就无法生存,唯有此种电子文本才能构成独立的网络艺术问题。在欣赏多媒体文学作品时,读者用鼠标点击后,Flash画面就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往往会在背景上配置了水一样流动的线条,一段文字相继缓缓浮现,动听音乐也会随机响起,给人美不胜收的视听效果。 2.对传统文学的解构

网络就其本质来说,具有虚拟性、非现实性,渴望尝试去否定现实,这必然也赐予了网络文学解构性的特征和浓郁的后现代色彩。这种后审美艺术由于失去了膜拜基础,因而它的自主性也消失了’……观众成了一位主考官,但这是一位消遣性的主考

”[3],它的创作目的多在于自我展示与娱乐消遣。所以,网络文学致力于打破传统文学的清规戒律,拒绝深刻的沉默或是故作沉默的深刻,结构指向了文章本身,多停留于故事的表面,比如倒叙、插叙、蒙太奇等。

例如《悟空传》就是这方面的典型,除了爱情没有解构外,其他的一切都被解构了,像时空关系、人神关系、师徒关系、生死关系,都被彻底解构了。1967年美国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出版的《白雪公主》中,被社会所广为接受的理想和图腾被后现代主义的齿轮无情碾碎,出现了一个堕落的白雪公主的形象。钢筋水泥丛林代替了神秘森林,七个矮人是精神层面上的矮子,然而白雪公主竟沉浸在和七个男人的缠绵不清的瓜葛中。在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文学中,调侃圣贤和崇高俨然成为了题中应有之义,传统的精英意识、神圣崇高不得不在诙谐的亵渎前土崩瓦解,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文学平等、人人平等以及与传统的一刀两断。 3.颠覆旧的文学语言系统

我们会发现网络文学中出现了很多新的词汇:大量网络计算机专业用语,大量体现特殊表达效果的网名以及大量的书写符号。

这些词语都是字典上还没有释义,近期网络生活中出现的,有些是网民们创造的常用语,如微博控、菜鸟、腐女、网恋、MM等等,网络色彩比较浓厚,增加了网络读者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有些则是符号语言,凭借键盘输入比较简单,便使得网络文学作品中混杂了很多书面符号,特别是那种具有象形意味的表情符号,是可以直接表达的词汇。还有一种是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过歪曲词意、偷换个别字来亵玩典故、成语等俚俗之语的语言表达,比如 波涛汹涌遇人不俗人比黄花瘦,犹记锅包肉擒贼先擒王,骂人先骂娘等等。

这些口语化、世俗化、影图化的直观的符号既对现有文学文本的神圣性进行了游戏似的解构,又具有某种朝向语言符号的物质性层面回归的趋势。这一切无不向我们呈现了这样的局面——网络文学似乎与传统文学分道扬镳,给人们带来了某种脱离教化传统的自由和轻松。 三、小结

在后现代视野中的网络文学完全取消权威话语,只解构而不建构, 带来了不确定性的特征。这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表征同样形成了某种应和关系, 反中心、反历史 、反主体, 具有开放、平等、兼容和共享精神,突破和超越了传统模式和精英话语。网络文学凭借互联网的优势,可以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无论是写作的方式还是内容都迎合大众的口味,真正实现大众化的理想。

随着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它的后现代属性也在不断深化,在挑战传统文学的同时也面临了一些自身的危机与挑战。如果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来分析网络文学,我们会发现这一新兴文学形态的商品化特性,同时我们也会发现文化已成为一种内在理路,无疑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反思文学的形态和内核。 [参考文献]

[1]孟庆枢.西方文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37

[2]张永清.新媒介新机遇新挑战——网络文学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9,(2):7-12 [3]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186-188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p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