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人员管理制度

2022-10-12 01:31: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区矫正人员管理制度》,欢迎阅读!
矫正,管理制度,人员,社区
社区矫正人员管理制度

社区矫正人员管理系统

根据省、市、区社区矫正工作相关文件和通知精神,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街社区矫正工作,结合我街实际情况,经研究制定如下工制度

一、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

1、街道建立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定期召开,每年不少于两次,遇有重大问题随时召开。

2.联席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系统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听取有关部门工作汇报,协调有关部门工作,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3.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在会议确定议题前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做好会议记录,并将相关决定归档。并负责监督和执行决策。

4、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成员、联络员应按时参加会议,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会议,应提前请假,并指派他人参加。

.请求报告系统

1、街道社区矫正组织在社区矫正工作中遇有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应向上级社区矫正组织报告并向同级领导小组报告;超出现行规定的事项,必须报一级社区矫正机构批准后实施。

2.各级社区矫正组织应当及时对下一级社区矫正组织的报告给予答复;超出权限范围的,应当向上一级社区矫正机构咨询。

.信息披露制度

1信息宣传要严格遵守宣传政法工作的有关规定,以正面宣传为主,注重社会效果。


2.信息公示应当主要反映社区矫正工作的进展、经验、典型事迹和重要活动。值得推广和借鉴。

3.社区矫正组织对矫正对象的公示报告应当征得其本人同意,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未经批准,不得在网上查阅公示报告的相关内容。 4.宣传应该保密。内部文件资料不得擅自泄露,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统计制度

1、司法所要按照统计工作有关规定,严格遵守统计纪律,明确专人负责。

2.统计方法要科学规范,统计数据要真实准确,统计数据要按要求审核签字。

3.注意定期对统计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五、社区矫正对象报告、周报告制度

1.社区矫正对象应当在判决、裁定、决定依法生效后7日内或者刑满释放后7日内到户籍所在地司法所报到,如实报告家庭情况,填写《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报到时携带身份证件、判决(或者裁定、暂予监外执行决定)法律文书和近期一寸免冠照片两张;

2.社区矫正对象应每周一次或面对司法所时,通过电话报告其近一周的活动、场所和思想状况;

3.每月向司法所当面汇报一次,接受交心教育汇报近期个人遵纪守法和思想状况,并提交书面思想报告

不及物动词公益劳动系统

1.有劳动能力的矫正对象必须参加社区公益工作,每人每月参加社区公益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2小时。


2.公益劳动的内容是免费参加非营利组织、社区服务活动或社会(社区)公共服务,具体项目由司法所设定。

社区矫正对象一般不允许移动。因搬家等特殊原因,需提交书面申请。

除了会见rela

4.社区矫正教育主要包括:矫正教育;案例更正;和思想职业教育心理矫正;教育等。

5.司法所应主动联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有就业意向的矫正对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融入社会的能力。

XI。来访和谈话系统

1、司法机关坚持个人谈话制度。司法所负责社区矫正工作工作人员每月至少与本辖区每名服刑人员进行一次谈话,并做好谈话记录。

2.日常谈话以面对面为主,必要时可责令矫正对象到司法所谈话。 3.以下情况必须及时进行个别谈话教育(1)矫正对象正在矫正时;()被矫正人或者家庭发生重大变化的;(3)违规处理被纠正对象时;()调查确定为重点管理对象的;(5)当校准周期结束后,校准对象被宣布为未校正时。

4.社区矫正工作者要经常深入社区,走访了解矫正对象的实际表现,注重谈话技巧,提高谈话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c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