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对联文化 阅读训练

2022-08-30 13:44:4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源远流长的对联文化 阅读训练》,欢迎阅读!
源远流长,对联,训练,文化,阅读
源远流长的对联文化

对联,在中国习俗的演变中,逐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元素。古时候,人们为了驱走恶广,在门上贴门神,后又为了喜庆,春节时分,在门框上贴对联。由此,我们学习小组选择了这一主题。因为对联它不仅仅是增添节日气氛的方式,也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文明。至于今日,对联已有了新的喻意,它可以是人们表示对新一年的希望,也可以作为对恶人抨判的工具;它可以是对某一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可以是对社会丑陋现象的揭露。不管怎样,对联已不是增添气氛的工具,而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媒介。在历史文化中,闪烁着独特的色彩。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

鬼大神——神茶”“郁垒”的名字,分别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关系,所以又称春联为桃符。这是对联文化的起源。

对联也是一种对偶文化,也讲究文字应用艺术。例如:

1、对联的对偶形式可分为: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

对,顶真对。

2、对联应用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对联的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拆字,数字,偏旁等。 4、对联中也有并列,转折,因果,选择等逻辑关系。

每一件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过曲折的发展,虽然对联深受大众喜爱,它历史悠久,但

与此同时,它也有坎坷曲折的辛酸历史在对联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成熟时期

对联成熟于唐代,在宋元得到进一步完善推广,并且被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

例如,游山玩水之时,可以即兴写作即谓之为胜迹联。自唐代后,春节贴春联逐渐变成一种民间的传统,对联发展在宋元时期最快,在此期间,有宋代黄山谷、苏轼等人的名类佳联,它渗透到诗、词、曲、文、赋之中,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由于吸收了词曲语言变化的特点,对联的种类由此增多,从其发展看,这其间爱你更趋于成熟。

2、鼎盛时期

对联在明清代达到鼎盛时期,此时对联名家辈出,如,郑板桥,袁牧,纪晓岚,阮

元,林则徐,梁启超等。此外,还有专门的集子,如梁氏父子的《楹联丛话》曾国藩的《求阙斋联语》等,他们在对联方面对后世影响巨大。正由于对联家、理论家以及对联作品不断涌现,对联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应用更加普及,达到了顶峰。在清代,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一同流传于一世。

3、低谷时期

从清末至1977年百年之中,由于外国入侵、战乱,经过历史的大变革,人们无精力

研究对联,对联至此陷入低谷。但在民国时,仍有陶行知、郭沫若、郁达夫、蔡元培等文化


名人,及孙中山、黄兴、李大钊、董必武、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家的反帝反封建对联流传于世,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经济建设,政治设齐头并进,尤其在“文革”十年间,对联不仅得不到发展,甚至遭受破坏。

4、复兴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联文化逐渐繁荣起来,

国家成立对联的专门学术组织,开辟了对联文化的又一个新纪元。

对联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根据使用的目的和场所的不同,对

联可分为寿联、挽联、婚联、装饰联、行业联、学术联、格言联等等多种。所谓婚联是为庆贺结婚之喜而撰写的对联,其内容带有浓烈的吉祥喜庆色彩;寿联是为过寿的人祝寿专用的对联,其一般具有热烈而庄敬的感情色彩;挽联是人们用于对先人、死者表示缅怀寄托哀思的对联,具有肃穆庄严和沉痛的感情色彩。

对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它通常包含浓厚的褒贬意义,如,一新任州官

名曰田登,最忌讳百姓直呼其名,州民只好把“点灯”说成“点火”,元宵节来临田登布告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来人们把此事概括为一幅对联:“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在对联中包含着作者的聪明才智。再如,寇准与友游,乘兴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友巧对到:“眼中人为面前人”

在本次研究学习中,本组成员充分利用书籍、电脑,发动一切人脉关系搜集有关

对联的资料。组员在活动中,充分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活动最后,组员们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名家名联,从中深刻感受到中国雄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中华文化

A·学习小组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它?(5分)

答:对联文化11·因为它是我国习俗不可缺少的元素,能增添节日气氛;2·反映了中国的历史文明;3·是表情达意的媒介;4·在我国历史文化中,闪耀着独特的色彩。

B·阅读全文,学习小组从哪些方面进行了研究?并简要说明。4分,答到3点即可) 答:1,对联的形式,它是一种对偶文化,也讲究文字应用艺术2,对联的发展过程,它经历了成熟时期,鼎盛时期,低谷时期,复兴时期四个阶段,3,对联的种类,对联可分为寿联、挽联、婚联、装饰联、行业联、学术联、格言联等等多种。4对联的内容,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它通常包含浓厚的褒贬意义。 C.通过研究学习小组取得了哪些具体的研究成果?有怎样的体会?(4分) 答:1,收集到名家名联,2,写成了《源远流长的对联文化研究报告 体会:1团结就是力量;2,中国的文化底蕴雄厚而灿烂。

d.根据本文介绍的对联特点,拟写一副有关“扁担”(也称“棒棒”,给人搬运行李的人)职业特点的对联(4分)

参考答案:1,一肩挑东西,双脚走南北,2,一根扁担两只脚板迈步人生路,几捧凉


水数碗淡饭饱餐世间情。3,早出晚归两肩担日月,东奔西走双脚踏天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Cr.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