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依托党建带团建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新模式——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联世纪”团支部建设为例》,欢迎阅读!

依托党建带团建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新模式——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联世纪”团支部建设为例
作者:刘丹丹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4年第2期
刘丹丹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127)
摘要:党建带团建工作是党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对青年工作领导的时代需求,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加强团的建设,在新形势下依托党建带团建进一步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模式,成为新时期共青团工作取得全面进步的一个有效途径。依托党建带团建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模式,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共青团更好地担负起团结教育青年的重任,更好地发挥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党建带团建;基层;团组织建设;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68—02
收稿日期:2013—08—18
作者简介:刘丹丹(1982— ),女,山东烟台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党建带团建是党建工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党始终坚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团组织工作的领导。高校基层共青团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把加强团的建设作为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的重要内容,以党建工作创新带动团建工作创新。通过强化党建带团建工作,把各级团组织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巩固、具有内在活力的坚强集体,不断提高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把青年一代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一、基层团组织——“中联世纪”团支部创建背景及目标
在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就业人数激增、就业竞争压力激增的状况下,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下滑,使原本艰难的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国际环境的双重压力,使企业人力资本积累不够,对人才需求量大,但人才缺乏,不能有效支撑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用人需求,是高等院校解决学生就业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为此,各高校不断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引进校企董事会,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纷纷与相关企业加强校企合作。2010年,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与中联世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从2009级学生中选拔52名优秀学生骨干组建“中联世纪”订单培养班,针对这一情况,为了更好地为52名团员做好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发展、就业指导、成长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经学校团组织批准由建工系团总支于2011年4月组建建筑工程系“中联世纪”团支部。该团支部由建工系团总支书记担任联系人、党总支书记作为团支部党建带团建帮扶结对指导老师,在52名同学中选拔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娱委员各一名
全面负责团支部建设。该团支部以“团员青年的就业指导工作”和“组织培养工作”作为支部建设重点工作,对团员青年的培养采取“一对一订单培养”模式,全面服务团支部每个团员青年成长成才。
二、“中联世纪”团支部创建工作模式及团员青年培养举措
(一)团员管理培养
“中联世纪”团支部共有团员52名,其中发展对象3名,入党积极分子32名,普通团员17名,他们于2011年上半年在校学习,2011年下半年参加校外顶岗实习。针对这一情况,建工系团总支通过加强与中联世纪建设集团联系,借助“中联世纪”每个项目部都有党支部这一优势,我们也采取“党建带团建订单培养”的模式,将团员按照项目部分成12个团小组,每个团小组确定小组负责人一名,依托党建带团建由企业党支部书记和学校团总支直接联系,对小组成员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指导,共同负责团小组成员的培养、就业、生活、组织发展等的指导工作。
(二)团支部管理对接模式新探索
采取校企共同培养、共同管理的模式,融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组织管理由团支部向团小组转移,帮助团员青年顺利走向职场。将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设立中联世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在校内,我们采取团支部集中岗前培训,将校内理论知识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企业培训与专业教师培训相结合,在培训内容与过程上坚持职业标准融入教学标准,岗位任务融入教学任务,企业智力融入教学过程,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文化的“四融入”式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加大对团员青年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力度,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将服务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纳入到岗前培养工作体系中,构建了“创业教育+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运行机制。
在校外,我们采取以区园企校共发展为导向和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双导向”式培养模式,以团小组为单位,由党支部书记和团总支负责人及专业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对团小组成员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指导、培训、辅导,同时,加强对团小组成员的学习、生活、职场适应能力、职业素养、职业竞争力特别是组织培养、组织发展方面的指导帮助,帮助团员青年顺利向职场角色转变,为成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推进校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实施校企深度合作,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团员就业推进工作新举措
对中联世纪团支部团员青年就业工作,我们采取层层培训、层层筛选的方式,搭建各种形式的就业推进平台,通过“中联世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顶岗实习洽谈会”→“中联世纪顶岗实习培训班”→“中联世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就业双选会”→“中联世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岗前培训班”→“输送至各项目部”→“完成就业”几个步骤,帮助团支部成员顺利就业。
(四)政策支持
为了更进一步将团支部成员就业指导工作和组织发展工作顺利全面开展,促使特色团支部建设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更好地为学生就业工作服务,通过各方努力,2012年3月,我院与中联世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成立“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联世纪建工学院”,并
确定“中联世纪订单培养班”,学院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培养、就业指导等各方面工作,使中联世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向学生就业订单培养进一步迈进,进一步推进学生就业工作迈向新的里程。
三、团支部建设显成效
中联世纪特色团支部依托党建带团建,党总支指导团支部建设,党支部书记参与支部团员青年培养,校企联动,定向培养,各团小组一年内开展主题团日活动36次、团组织民主生活会15次、团组织“推优”大会两次,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15人,确定为党的发展对象18人,团员推优入党率100%。开展党支部书记联系团小组成员就业指导交流20余次,团总支向团支部开展就业指导培训4次,心理健康辅导两次,专业技能考核4次,52名团员青年全部成功就业,就业率100%。
四、将团组织新模式的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特色团支部建设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以点带面,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今后我们将以中联世纪团支部建设工作为契机,将特色团支部建设与“青春燎原计划”、“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分类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工作”、“活力团支部,魅力团支书”、“大学生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团支部工作创先争优,以优秀点带动其他基层团组织共同发展,推进特色团支部创建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更多的团支部加入到特色团支部创建工作中来,分类推进基层团支部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明.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之思考[J].理论导刊,2009(12).
[2]吴荣军,吴伟,蒋义刚.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6).
[3]高嵘.基层团组织建设新模式探索[J].中国青年研究,2009(8).
[4]朱伟.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想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5]孙波,杨立敏.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8).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7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