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欢迎阅读!

浅谈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身体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在其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但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在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宣称:"健康不但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又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在当前世界上并没有统一。我们认为,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或她与绝大局部人、特别是与同龄人、同性别的人是否一致。所以,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包括: 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乐观;人际关系和谐;行动自觉果断; 热爱学习、生活和工作;准确的我观。(有准确的我观的意思是: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优点能积极地去发扬,对缺乏能自觉地去改进;不因为有优点而骄傲自大,也不因为有缺乏而自卑;总是知缺乏而进去不懈、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愉快乐观。)
二、教育部门和全社会都越来越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其实,青少年很多心理问题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也与社会环境、学校、家庭有密切关系,不良环境是助长心理疾患的条件。
新世纪青少年应该是具有:培养独立、自觉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智能,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有敏锐、深刻的理解水平;对环境有机敏、灵活的应变、应激水平;擅长协调人际关系,对人理解、尊重、宽容;培育健康的竞争心理,具有耐受挫折、承受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不嫉妒他人的成功;具有奉献精神和责任感及优良的意志品质,坚强的自信心和健全统一的人格。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局部家长因为受教育水准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身为父母应该懂得在家庭环境中如何准确地爱孩子,否则会适得其反:过度的溺爱,使孩子对人无爱;过度的纵容,使孩子对人无情;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做事无胆;过度的替代,使孩子做事无能;过度的强制,使孩子被动无志;过度的挑剔,使孩子无路可走;过度的超量加压,使孩子精神崩溃。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个切不得不引起父母们的警惕和重视。
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的社会环境给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国家明文规定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游戏厅,可事实上网吧里绝大局部都是在校或辍学的孩子。另一方面, 一些负面新闻、电视节目,书籍等也对学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存有着一些“非智力因素”,影响、制约着学生的学习。1991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德·赛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秉承“非智力因素”的概念而提出了情商(英文缩写EQ)这个术语。 何为“情商”?即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同情和关心他人的善良、擅长与人相处、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水平等等。简言之,情商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用以表示人的理解自身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水平。从心理学角度讲,则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求知欲望、学习热情、成就动机、坚持性、独立性、自制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都是情商的表现,属于动力系统。近年来的心理学研究说明:培养学生的情商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与智力因素相比,非智力因素的矛盾更为突出。也能够说,积极的情商能够推动和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水平的培养。所以,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情商的培养则越显重要。另外心理健康也属于情商的范畴。健康的心理一般有以下几个标准:乐于学习和工作;情绪适当;乐于交往;接纳自己别人;性格健全、行为正常。
三、所以,展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发展是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1)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现在全世界面临着青少年道德危机的问题,青少年道德观点模糊,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自杀、吸毒等现象屡见不鲜。
(2)健康的心理能够促动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掌握。而意志薄弱、厌学、自卑、动机缺乏等心理行为问题,则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
(3)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发展也存有着交互作用。假如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或恐惧、愤怒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往往会引起植物性神经功能的紊乱,导致身体的不适合和疾病。
四、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初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4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