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局布局中的地位和意义

2022-10-27 01:29:4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局布局中的地位和意义》,欢迎阅读!
五位一体,设在,中国,总局,布局
一、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它应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1、以民为本; 2市场经济 3、共同富裕; 4、中华文化 5、民主政治

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既不同于以官为本"又不同于以人为本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还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所以,以人民为本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共同富裕,第一有个先富后富的问题,不可能大家同步富裕;第二即使大家共同富了,还应是有差别的,不是搞平均主义,不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动力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

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我们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结合。

四、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化应当继承发扬,同时要创新先进的文化,并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

五、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是广大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因此必须受人民的监督。必须转变法治理念,从以法治民、以权治民转向依法治官、以法治权。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二、 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局布局中的地位和意义。

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 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 布局,是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进一步丰富了科 学发展观的内涵,标志着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 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 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出我们党对制约 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关键问题的深刻认识。 长期以来存在的发展方式粗放和 GDP论英雄等现象,已使资源环境逐渐成为我国经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制约瓶颈。固守 片面发展观和错误政绩观,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党的十七大提出 建设生态文明以来,各地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打下了一定基础。 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领域仍存在一些 需克服的深层次问题。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打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发 展方式。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处于粗放发展阶段,经济总量虽位列世界第二,但产业水平总体上较低,污染排放多,对环境破坏大。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 式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 方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构筑统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制度 体系。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做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等, 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的出台,使经济社会建设逐步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然而,当前在发展决策、政绩考核、民生改善等方面,仍有一些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 题需要破解。全面建成小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决 策机制,把环境、资源等生态因素纳入决策考虑范畴。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估体系,把生态 设、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范围。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营造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社会和谐 文化氛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经济的健康高效,离不开制度的科 学完备, 也离不开文化的凝聚与弘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充分继承和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倡导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培养生态伦理,弘扬生态文 化,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有利于形成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进一步改民生社会 保障。近年来,由水、空气、重金属、化学品污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地区 污染排放大大超过环境容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 社会 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重点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 境问题,发动公众广泛参与,妥善解决环境问题,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五大建设之间具有普遍联系,是相辅相成、 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等各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搞好五大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是生态 环境良好的社会。当前,我们应全面理解五位一体内在联系,从全局出发,自觉按照科 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原则、 标等深刻融入和贯穿到经济 政治 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就要从战略层 面,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搞好顶层设计;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流通、分配、 消费全过程来进行谋划;从环境的角度,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质量标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ne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