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白鹿原》评析

2023-07-01 06:3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电影《白鹿原》评析》,欢迎阅读!
白鹿原,评析,电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电影《白鹿原》评析

作者:刘延东 崔岚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6

摘要:电影《白鹿原》是根据同名长篇小说《白鹿原》改编的。此小说是一直备受关注的著作,也曾经被多次改编成话剧、秦腔、舞剧等艺术形式,但大多未见成功。如今,导演王全安大胆尝试,运用镜头画面等电影语言手法,对小说《白鹿原》进行了视听的展现。本文试从开头结尾、故事叙述、人物塑造、中心主题等方面简要评析下影片。 关键词:开头结尾;故事;人物;主题 [中图分类号] I20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7--01 一、影片的开场与结尾

电影在伴随着富有秦汉文化色彩的唱腔声中,以一个全景式的镜头拉开了序幕。一望无垠的麦田,波涛汹涌的金色麦浪,让人感受到视觉的震撼,这样的壮阔也暗含了故事时代背景环境的孤寂渊远。让人联想到了生命的悸动,引人入胜,让观众在广而美的视听的享受中将人们自然的带入了电影的情绪中。

电影以日本人侵华飞机轰炸白鹿原结束,画面里只剩下白嘉轩一人,手拄拐杖一脸迷茫地呼喊着鹿子霖,这样的结尾却让人不知所云,使影片电影缺失高潮,让人情感正要随影片达到突破时却戛然而止,有种意犹未尽的迷惑感。

然而,兴许这样的结尾是导演别有用心,是在暗示白鹿原经历一波波风雨后的平静再一次被打破了。这种开放式的结尾以展现核心冲突而非最终解决核心冲突为目的,结局往往是一种新的悖论和两难境地。所以历史还在继续,关于白鹿原的故事能讲得还有很多,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够客观平静地看待那段历史和伤痛。 二、电影故事情节的叙述

影片主要以白嘉轩在白鹿原的权威影响力和田小娥的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来开展,时间跨度从清末、民国、一直到日本侵华、抗战开始。整个影片以陕西方言为主,你可以一览西北黄土高原的广阔,感受到关中秦腔的粗犷和豪迈,影片中出现的麦浪、秦腔、油泼面、大海碗,也向人们展现了美好的高原民俗文化特色。但是这样的壮美视觉仅追求了画面和影像的质感,没有与叙事相融合,没能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或许是因为审查需要的剪辑,整部影片显得很零散,不流畅的镜头剪辑,衔接性差,缺少必要的铺垫与过度,以至于电影情节连接不紧凑,在故事的叙述上突显薄弱,更让观影者一头雾水,人的思想与电影表现的逻辑思维产生距离,观影片不知影片中心内容是什么,感觉不到故事的重心与中心人物,看不到故事中的人与人、人与欲、人与社会礼教文化的矛盾冲突与碰撞。

此外从电影中主要人物的戏份安排来看,田小娥似乎可以被定为是主要表现对象或者说是个线索人物,然而对主要线索人物在故事发展中的连接作用,把握众多人物关系脉络的关键点作用都没有充分发挥,纵然对田小娥这个人物的来龙去脉交代得还算清楚,对她与黑娃、鹿子霖、白孝文三个男人的情感纠葛的表现却不够到位,白鹿两家的纠葛、白嘉轩和田小娥两人的对立,也都没有很明确地表现出来,正是这样,让影片的故事内容丧失了最冲突矛盾的精彩点。

三、主要人物的塑造

影片中的人物主要可以分三组,分别是父辈的白嘉轩、鹿子霖、鹿三;子辈的黑娃、白孝文、鹿兆鹏;主要女性田小娥。

白嘉轩作为族长,是宗法文化的捍卫者和人格代表,爱护百姓又是专制的,对不守本分男女是制裁的。但是对白嘉轩这个人物塑造的很被动,他对宗法族规的坚守与尊崇捍卫没有由自身的行动回击中彰显力量。鹿子霖,则是宗法文化另一极的乡原式的贪恋和奸狡之徒,如乘人之危霸占田小娥,暗里教唆田小娥报复白嘉轩,充分地展现了这个人物形象。相比之下的鹿三则是淳朴善良本分的,正是这样,当他知道黑娃与田小娥的偷情会疯狂式的愤怒,被所谓的儿媳田小娥的不妇道行为逼迫无奈,杀害了她而自己又悬梁自尽了。

黑娃朴实敦厚又带些逆反思想,与田小娥的婚恋,跟着农会闹翻祠堂,这些都表现了黑娃捎带反抗崇新的一面;白孝文受宗法管教深厚,做事为人规规矩矩,性子里还带些胆怯与懦弱,更是为父命是从;鹿兆鹏则是新思想新思潮的人物。正是这样三个不同性格的人最终也是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黑娃在逃跑后当了土匪,白孝文则没能继承父业,与田小娥挥霍浑噩的苟活。鹿兆鹏则去了更广阔的天地继续革命。兴许这些暗示了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人的不同命运发展。

田小娥,开始叛逆,与黑娃的私奔很有反封建意义,但后来变得是非不分,甚至轻浮、疯狂。然而电影对其复杂性、多面性缺乏深刻的剖析。以至于让观影者缺少了田小娥这样身不由己的悲惨命运的同情,感受不到当时时代背景下的悲苦。如此,电影让很多人对田小娥的定义就是放荡的轻浮的。 四、中心主题的表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自始至终,电影中都贯穿着一个场面,就是一大片成熟的麦田中,竖着一尊孤零零的牌坊。或许,导演在竭力向观众灌输一个主题,就是关中平原上盛产麦子,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有着自己的信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在一个画面上展现了。可惜,不知是导演主题的把握手段凌乱,还是剪辑得过于散乱,影片主题的表达意向不明,不像表现革命的,也不像描写民风历史的,还不像渲染人性欲望的,对这个受人关注甚多的女性角色田小娥的悲惨挣扎与命运的不公无奈更是表达的也有些反效果,她渴望被爱却遭抛弃的悲剧没能突显,没能让人产生情感共鸣,相反,观影者体会到的更多的是田小娥自身的堕落轻浮。

当然,虽然影片整体上差强人意,在有些部分还是做得很有特色的。戏台和各种陕西民俗曲艺时常作为环境背景和声音背景出现在影片中,就如同一段段历史的发生与延续,在无表演下给观众呈现了深渊文化的魅力。色彩在《白鹿原》中也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叙事、造型功能,农民风雪中持械与征税的军人的对峙,在黑白两色下彰显了气氛的紧张与肃穆,夕阳下坐在金色麦田上分糖吃的小孝文和小黑娃,在深金色半暖半冷的影调中隐喻着一种暗含的矛盾关系。 不管《白鹿原》与原著小说相比有何不足,对于影视文学的改编的影视作品,我们还是应该给予更多发挥空间与进步时间的,影视文学是相通又相异的,毕竟在艺术的表达方式与手法上是各有千秋的,我们要综合客观的评析影视改编作品,既尊重文学原著的精神灵魂,又要鼓励影视作品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1、曹书文;王秀杰;《白鹿原》:家族文化的民间叙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版);201001

2、董炜;《白鹿原》人物悲剧命运研究[D];延边大学;2007

3、沈庆利;文化反思和坚守──《白鹿原》主题解读[J];济宁师专学报;19960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a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