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原因及对策》,欢迎阅读!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原因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物体或言语的攻击表现。攻击性行为是幼儿问题行为极其重要的表现之一,而幼儿问题行为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客观存在。攻击性行为是消极的问题行为,它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而且还会使行为发出者本人得到较多来自环境的否定态度,不利于其健康的成长。大量研究表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其同伴关系一般较差,大多数同龄小朋友会对其拒绝态度,一般会说:“我不爱跟他玩,因为他老是打
人。”“我不喜欢××。因为他欺负别人,把人家弄哭了。”而且由于他爱惹事生非,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故而也不易受老师的欢迎,可想而知,孩子在这种消极、否定的环境中成长。久而久之,各方面的发展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更要引起注意的是如果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及时加以干预、矫治,那么幼儿期攻击性行为严重的儿童将来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一、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1、 遗传因素
有些攻击性强的儿童可能存在某些微小的基因缺陷。 2、 家庭因素
有些家长惯于用暴力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结果孩子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其他儿童,表现出攻击行为。如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做错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他一顿。孩子挨打以后,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转稼”到别的人身上,就易找别人出气,逐渐形成攻击行为。又如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侮你,你要狠狠地揍他。”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 3.社会环境的因素:由于家庭居住条件的改善,使儿童的生活环境优化,有利于他们学习和休息。但由于同邻居伙伴交往明显减少,不利于儿童社会化、不利于儿童扩大生活氛围,增长知识。例如,由于当今家庭向核心化、小型化发展,儿童的交往环境大大受到限制,电视减少了儿童在家庭生活内容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儿童电视片中的孙悟空、奥特曼等成了孩子崇拜的偶像,儿童对电视节目不加选择,缺乏指导,往往会形成“电视儿童”,电视节目的一些暴力行为成了他们模仿的对象。这大大地影响着幼儿身心地健康发展。 4. 教养者教育不当的因素:
1).有些家长惯于用暴力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结果孩子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其他儿童,表现出攻击行为。如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做错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他一顿。孩子挨打以后,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转稼”到别的人身上,就易找别人出气,逐渐形成攻击行为。又如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侮你,你要狠狠地揍他。”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 2.)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不是天生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是顺着他继续增高地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地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移、态度成了不易变。家庭是幼儿出生后的第一个教育场所,抚养者的教育态度与方法,极大地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比如,“难带型”的婴儿,其攻击性行为并不直接由其气质类型所导致,而是由于该类型婴儿的某些特点,
使抚养者在教养过程往往更多地采用规则,要求等控制手段,使得该类型婴儿形成急躁、易怒、易反抗等特征,表现出更强地攻击性倾向。另外,教师教养方式方法是否恰当,也是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直接因素。例如,在培养幼儿的合作性上,教师不时强化幼儿争强好胜的心里和挑战行为,教师采用的语言有“看谁做得好”、“看谁跳得最好”等。“六.一”儿童节登台表演的是教师认为班上几个跳得最好的幼儿,这种充满挑战和紧张的氛围以及随时可能失败的压力,在不少教师看来是一种“竞争性”,实际上,攻击性与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性完全是两码事。竞争性是一种富有超前性、自我挑战性及创造性、独立性的精神,它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富有竞争精神的人确有一种常于超越、不甘落后的“攻击意识”,但这种“攻击”度是十分有限的,一旦超出、就成为了一种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消极的问题行为。有的教师在引导幼儿的行为上,他们对幼儿过失性行为往往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很少作细致的分析,常把它一概归为思想品德问题,极少进行心理学上的分析研究。矫正技术、技能也十分贫乏,往往采用否定性的口语来矫正幼儿的言行,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幼儿,从反面对幼儿进行限制和干涉的较多,正面教育和引导的不够。可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与其环境教育的某些因素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我们更多地从环境中去认识它,去寻找原因并积极加以矫治。 二、 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治对策
1.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是很有必要
生活在一个有良好家庭气氛、有充裕玩耍时间以及有多种多样玩具环境中的孩子,攻击行为会明显减少。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角色的扮演等途径,让孩子认识到他人对其攻击性行为的不满,从而使其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否定的情绪。比如,通过讲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形象。与其讨论这一儿童的表现及危害,使其意识到这样的儿童是不受人欢迎的,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进一步与其共同设想受欢迎的儿童形象,增强孩子的榜样学习的愿望,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耍时间和玩具,不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孩子万有攻击性行为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性色彩的言语。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 2.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
烦恼、挫折、愤怒是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情感,因此要教会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烦恼、愤怒宣泄出来。有些孩子见到小动物,会去虐待它,以发泄内心的愤怒。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养成孩子的爱怜之心。这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是纠正孩子攻击行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3、给予榜样示范
使幼儿能从中潜移默化得到教育,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或恶意攻击。另外一方面,应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矫正,即使孩子攻击行为发生的动机可能是善意的。如“打抱不平”等,也要及时教给正确的解决方法,但应该注意的是,矫正的重点不在于训话、批评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而在于及时使孩子明确非攻击性行为的方式方法,因为成人的呵斥或一怒之下的简单体罚本身就是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倾向,有可能强化孩子的不良模仿,而且最终也不可能使孩子明白正确的方法是什么?
4.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冷处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X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