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排名提升的背后

2024-02-08 20:38: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高校排名提升的背后》,欢迎阅读!
中国,背后,提升,排名,高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高校排名提升的背后

作者:涂皓

来源:《教育2014年第14

3月,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2013-2014学年世界大学排名榜出炉,本届榜单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双双进入50强,且排名均有上升,大陆院校总体表现不俗,共有10所大学进入400强。这是泰晤士报连续第10年发布世界大学排名,排名主要考评参选院校的科研实力。来自五大洲15个国家的1.75万名学术人士接受调查访问,50多位教育界权威人士参与了对排名的审核。此次世界大学排名依旧从5大类13项考评指标得出各个大学的总评分数:科研(30%)、教学30%)、论文引用数量(30%)、国际视野7.5%)以及产业收入(2.5%)。从近10年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来看,我国(大陆地区)入围世界500强的大学从2004年的8所到2013年的28所,这种增长反映出我国高水平大学在学术表现上的进步。具体而言,我国大学在国际论文总量指标上的表现最好,部分学校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百强大学的平均水平。 世界“QS排名增长

目前,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是《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简称“THE)和英国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简称“QS排名);而我国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从近些年的“QS排名“THE排名来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几乎一直位列前200名。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也有不俗表现,均有进入前400名甚至挤入前200名。这说明我国高水平大学越来越受到国际高等教育关注和认可。

“QS排名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世界范围内的大学排名,是参与机构最多、世界影响范围最广的排名之一。2009年之前(包括2009年),QS公司和《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合作,曾推出有广泛影响的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自2010年,和《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合作终止,QS公司推行了自己独立的世界大学排名,即QS世界大学排名。

据了解,在2013QS世界大学排名上榜的中国大陆25所大學,分布在中国大陆东南部13个省市。从2009年到2013年,中国大陆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数量从13所上升为25所,将近增长一倍。中国内地共有48所大学有一个以上的专业位列世界200强。同时,有95所中国大学发表的学术论文在至少一个专业中被其他国际学者引用。 学校、学科发展有待平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根据QS2013年榜单,从专业看,中国大学在理工、科学数学等方向的专业排名快速上升,有更多大学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大学在材料科学化工机械、电气和电子工程土木工程,以及数学化学、统筹学、农学和环境科学上有超过10所中国大学得到世界认可,位居世界200强。其中,中国大学在材料科学上实力最强,有20所大学名列世界前200名。与2012年相比,仅材料一个专业,就有8所中国大学新入选世界200强,增长三分之二。此外,中国大学的化工专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也令人惊叹,仅今年一年世界大学200强中就新增7中国大学,比去年增长88%。电气与电子工程以及环境科学各自有4所中国大学分别跃居世界200强,年增长率分别达到44%67%

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教育学和历史学的排名中,每项排名仅有不超过3所中国大学达到世界200强水准。在社会学中,中国仅有北京大学一所院校入选世界200强,2013年全球排名仅有64位,与2012年的37位相比,下降了27位。

30个全球评比的专业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有超过60%的专业位列世界200强。其中,北京大学有21个专业位列世界50强,清华大学有16个专业位列世界50强。清华大学比北京大学有更多进入世界20强的专业。北京大学在现代语言、哲学化学3个专业世界领先,排在全球20强内。而清华大学在包括统筹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机械航空制造工程类、土木工程化工7个专业中都排在了世界前20名。 高校间差距扩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中国高校世界排名的增长既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也应该看到榜单中都是国内名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之间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这一点在高校资产分布上的体现也尤为明显。

教育科技发展中心等部门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校办产业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年末,全国489所高校3478个校办企业的资产总额为3190.26亿元,相比2011增长11.63%。虽然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但报告显示,高校产业资产规模非常不均匀,排名20位的高校资产总额就高达2500多亿元,其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校办产业资产已分别高达近千亿元和超过700亿元。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20074月中国人民大学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在原人大世纪科技展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目前该公司拥有6家全资子公司,另参股了5家公司。《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人大的校办产业资产总额为9.74亿元,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排名第25名。不过与排名第一的北大、排名第二的清华相比,人大的校办企业只能算小儿科 《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北大校企产业高达969.4亿元,其资产公司——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旗下的北大方正、北大青鸟、北大未名和北大科技园等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高科技企业,涉及信息、制药、化工、环保、房地产和高科技孵化等多个领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W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