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身份、知识分子与视听

2023-01-20 06:37: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身份、知识分子与视听》,欢迎阅读!
牯岭,知识分子,杀人,身份,少年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身份、知识分子与视听

何李新;何敬卫

【期刊名称】《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期】2010(000)005

【摘 要】在影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以当代语法重新引述台湾2060年代那段历史,寄寓其关于现代性的深沉思考.无论是在自恋与侵凌的辨证法中误认自我身份,还是知识分子对体制批判与屈从的悖论处境,抑或由视听意象的转移遭遇到创伤性真实,凡此种种皆展现了现代社会转型的复杂阵痛."少年杀人"变为"时代杀人",彰显的不仅是个体的生存困境,也指涉社会发展的瓶颈. 【总页数】4(P42-45) 【作 者】何李新;何敬卫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四川,绵阳,621000;伪满皇宫博物院,,长春,130051 【正文语种】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杨德昌电影中的“杀人事件”——关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J], 赵阳 2.传播学视野下的视听符号研究r——浅析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的符号传播 [J], 赵蒨;李珂

3.杨德昌的儒者观——以《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为例 [J], 张晔

4.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看"眷村"外省人的身份认同焦虑 [J], 李佳艳


5.时代裹挟下的命运悲歌:论《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冷静技法与理想主义的消 [J], 孙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A1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