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在反思中成长—小学语文课改感悟》,欢迎阅读!

在反思中成长——小学语文课改感悟
我县“课改再启航工程”已经实施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县广大
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努力的实践,经过不懈的努力,语文课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课改初期,仍然走了不少弯路。如:在课堂上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课堂上活动形式,课堂看似热闹非凡,可是热闹过后留下的却微乎甚微——各种各样的活动及其丰富的形式让学生分散了更多的注意力,而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字、词、句、段、篇的具体分析在语文课堂渐渐隐退了。那么,如何有效的实施课程改革呢?笔者通过一年的课改实践,有以下感悟:
一、课堂教学感悟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应该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交流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但也不难看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2、“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以往课堂教学往往不注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师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至高无上的和权威的。在新课程改革的
1
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的。这就要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课堂教学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一位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对话情境,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在任何事务上都是绝对平起平坐,更不是说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的知识水平。教师在尊重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他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因此,教师应在坚持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学生。
3、关注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 “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二、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千万不能课文还未读懂,就找来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须知知识的迁移不是“见异思迁”,向课外延伸应有“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将延伸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会更有收获。
2、教法。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或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冲淡了语文教学的实际任务,难免有“做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8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