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学校 级别 课题
科组 反思形式
数学
班级 五(2)班
自我反思
课型
新授课
校级
形成时间 3-27 反思人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课本第三单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学习这个内容是在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的单位以后,通过猜想—实验求证—验证三个环节来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实际生活所存在问题入手,大胆猜测,再以实验求证,通过合作、讨论、归纳出计算体积的方法。下面结合这节课上的部分细节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反思:
一、数学要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时,我以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引入,如电冰箱、洗衣机。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人会想到用分割的方法求它们的体积,可又有同学会提出质疑,电冰箱、洗衣机分割了还能使用吗?从而产生矛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它们求知的欲望,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了新课的学习。又考虑到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求一张纸的体积。从而把理论上升到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教学推向新的高潮。
二、在实验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从刚认识立体图形时,我先以身边的立体实物体切入,加强实物体或教具来演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实物体到立体图形,慢慢的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在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时,先引导学生用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放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并把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要摆几排,摆几层,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等数据填入表格中,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观察长方体的体积和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
么关系;最后,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归纳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足见,通过实物体的实际操作、填表、观察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在实验中找到解决问题能力,在实验中锻炼了自己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实验完成后,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小组中发挥一定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说话的权利,它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一种知识,更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增进了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在活动中形成了数学意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更高。
在此课的教学中,我发现还有一些教学细节上的处理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如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还不够;对实验报告表的展示考虑不到位等等。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能不断地吸取经验与教训,逐步地改进与完善。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还要关注课堂的细节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7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