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孩子成因及应对策略

2022-08-19 18:57:5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叛逆孩子成因及应对策略》,欢迎阅读!
成因,叛逆,应对,策略,孩子
教育学》期刊20124月刊推荐稿件

叛逆孩子成因及应对策略

宋桂臻



理学家认为:塑人工程是门艺术。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难于管教的根源是什么?概括地讲,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导致心理上的变化,他们已成为小大人,遇事开始独立思考,会形成一些与成年人不同的见解,对父母的话开始产生怀疑,甚至否定父母意见。面对青春叛逆期孩子,其个性与创造性正在形成,但其诸多想法与行为并不成熟或偏激,作为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引导、鼓励,需要关爱而不是溺爱。 关键词青春叛逆期 个性 创造性 关爱

针对当前社会上很多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既无精力,又无经验教育管理好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之现状。本人参阅有关教育理论,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育经验和实践,撰写此文,奉献给遇到教育困惑的父母。

一般的,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后,父母都会不同程度地感到孩子发生了一些性格或习惯上的变化。如:对父母不再言听计从,甚至开始顶撞,不愿与父母交流,有些事对父母保密„„。于是,父母虽然对孩子关心,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孩子不听说教,又不能放任,打骂教育更会产生对抗。更有特别问题家庭,由于父母感情不和,经常争吵不休,致使孩子情绪消沉,无心致力于学习。有的孩子,由于老师对其某些错误处理不当,影响孩子的自尊,使孩子产生敌意和对抗,结果使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破罐子破摔、软硬不吃。

另外,由于学校对孩子实施应试教育,父母及社会对其压力较大,以及父母教育态度和方法不统一,不能对其适当引导,孩子很容易在认知、理解、行为等方面产生障碍,尤其受一些不良的外界影响,如家庭暴力,父母离异或夫妻关系不和,会使孩子感到周围充满敌意,害怕与外人接触,造成心理自闭,对外人不友善,必然会激发起潜在意识的反抗,对一切人都采取对抗行为,形成“叛逆”其表现有自闭、多疑、忧郁、焦虑、厌学等非正常心理,严重时会产生不按时作息,不洗脸,不脱衣睡觉,不正常吃饭等非正常行为,甚至离家出走。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难于管教的根源是什么?概括地讲,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导致心理上的变化,他们已成为小大人,遇事开始独立思考,会形成一些与成年人不同的见解,对父母的话开始产生怀疑,甚至否定父母意见。此时父

母失去以往的尊严,也难以适应,又不愿放下架子,调整心态,民主、平等地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仍然是高高在上,“小孩子懂什么?听老子的!”此种态度,孩子必然心生对抗,不服气,使家长觉得难以调教。

理学家认为:塑人工程是门艺术。面对青春叛逆期孩子,其个性与创造性正在形成,但其诸多想法与行为并不成熟或偏激,作为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需要引导、鼓励,需要关爱而不是溺爱。相信孩子是懂道理的,晓之以理是可行的。总之,要讲求策略和方法。

一、避免四个教育误区 1.误区一:体罚教育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撞、任性等,尤其父亲,由于期望值太高,恨铁不成钢,脾气暴躁,对孩子非打即骂。长此以往,孩子要么成为表面顺从的“乖孩子”要么成为一扭百转的“逆子”无论是那一种孩子,都已关上与父母交流的心灵之门,形成自闭心理。有个孩子,因多次被父亲没头没脸的拳打脚踢,而痛恨其父,说其父言而无信。在学校不和任何人说话,不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玩耍、吃饭„„。

2.误区二:过分溺爱

由于孩子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及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的诸多想法和要求并不适当。有些父母缺少劝导,总认为家庭条件好,孩子少,父母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因而孩子有求必应,买什么奇装异服、高档手机、MP4等。这对于初中生的生活与学习极为不宜,却一味迁就,生怕难为孩子。在溺爱环境成长的孩子必然任性、不合群,不适应学校集体生活,形成独断专横的不良性格。有个孩子娇惯成性,上学不愿坐公交车,怕无座、怕无伴。


教育学》期刊20124月刊推荐稿件

同学合伙租车,怕拥挤,非要家长专车送不可。在学校,她要同学都将就她,老师得顺从她,她对一切都看不惯,不合意,甚至抱怨出生在她那个家庭很不幸。不思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3.误区三:放任自流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整日忙于事业且教育无方,在对其子女管教无效的情况下,便失去了信心,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用“树大自直”麻醉自己。无论孩子有什么想法和言行都不过问和指导。有的孩子为逃避父母管束,把爷爷奶奶的家,当成了他们的避难所,有时两头不见人。有个孩子在学校请了病假却不回家,在外鬼混十几天。长此以往,孩子会受到外界一些不良影响﹙如吸烟、上网、赌博等﹚,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4.误区四:各自为政

有的家庭缺乏民主和夫妻团结,对教育子女的方法、措施不能达成共识,经常在孩子面前争执不休,各自为政。甚至夫妻一方拉拢讨好孩子使其有恃无恐。有的夫妻关系紧张,家庭战争不断,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父亲的家庭暴力还会导致孩子以犯罪来“惩罚”父亲。父母也想教育好孩子,但不知从解决家庭和自身问题入手。一般说来,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然有一个问题家庭或一对问题父母。在无奈之下,聘请家教代劳,但又不配合,让其孤军奋战,其收效不会理想。

二、克服家长集权制 形成家庭民主气氛 孩子进入青春后,把自己想象成大人了,很想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父母应给他们一

定的权力,宜用引导而不是强制、教训的方式,使孩子从不懂世事逐渐成熟。

1.发言权

在家庭事务中,给孩子一定的发言权。家长只有耐心听取家庭成员的意见才能了解孩子到底想什么,从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

2.自主权

孩子的一些做法和决定,正确的理应支持和肯定,不当或错误的也不宜训斥或指责,而应提供科学、正确的不同方案,让其分析、比较,自主选择。

3.时间支配权

家长不宜将孩子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学校教师更不应布置过量的作业,让家长监督完成,而应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去制定学习活动计划家长可充当参谋。

4.隐私权



孩子可有自己的秘密,父母不可强行公开,即允许孩子保密。在尊重孩子的同时,自己也会赢得孩子的尊重。但应强调一点,保密不同于撒谎,撒谎则是一种不良行为。

三、注意亲子之间的沟通技巧

对于叛逆性较强的孩子,父母深感沟通的困难。现推荐五种有效的沟通技巧,供选用。

1.换位思考

换位是相互理解和沟通的良方。面对孩子的叛逆行为,不妨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处在儿子的年龄和家庭背景,会怎么想,从而理解孩子。同时告诉儿子,假设你是父亲,你对儿子应如何要求。通过各自的相互理解,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调整各自的心态。

2.尊重孩子

父母要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孩子,戴着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多引导、多表扬,用以克服其抗拒和自卑心理。郑重告诉孩子,当克服了某些短处和弱点,将会更优秀。绝不能在陌生人面前把孩子说的一无是处,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3.允许犯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小错更是在所难免。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会长见识。如果怕孩子犯错误而过分束缚其手脚,将会影响孩子的生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形成。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父母的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有错也要检讨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形象。

4.稳定情绪

父母在急躁、心烦、愤怒的时候,不能教育子。因有情绪,就不冷静,不理智,会出言不逊,必会导致孩子抗拒,故应在情绪平静后再与孩子交流。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或用讲故事、拉家常的方式渗透教育,孩子易于接受。

5.选好切入话题

同孩子交流,宜从孩子高兴的事件导入,以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之后,再谈正事;也可开诚布公,直入主题,以防让孩子误认为设了什么圈套,存有戒心或压力。古人云:“知其子者,莫过其父。”用何方式交谈,作为父亲应心中有数。

总而言之,一个问题家庭或一对问题父母,极易造成孩子教育管理的失误,使其成为一个问题孩


教育学》期刊20124月刊推荐稿件

子。要想教育改变孩子,必须从解决家庭和父母问题入手。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并成才,家长理应为

他们营造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有此基础,教育管理好孩子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1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