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宋词鉴赏》,欢迎阅读!

姜夔词的艺术特点主要有哪些表现?举例说明。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为南宋中后期词坛崛起的清雅词派的开山大师。自从柳永变雅为俗以来,词坛上一直是雅俗并存。无论是苏、辛,还是周、秦,都既有雅调,又有俗词。姜夔则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醇雅。这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因而姜夔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于辛弃疾之外别立一宗,自成一派。
姜夔词的艺术特点有张炎所说的“清空”。清空是宋词的一种创作风格。张炎在《词源》中谈到这种清空既不同于传统婉约派的绵丽软媚,不同于豪放派末流的粗犷叫嚣,也不同于苏轼以旷达为主要特色的那种清空。姜夔更善于以诗人的笔法入词,且更多地以“骚”的手法入词,对客观对象不作更多的质实描写,而对灵气飘忽的心境则极善捕捉与表达。在以骚笔入词时,又善于吸收江西诗风注重锤炼、讲究瘦硬峭拔的特点,因而在清空之中带有一种刚劲峻洁之气。《扬州慢》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此词上片写景, 写他初到扬州时对这座名噪千古的历史名城的印象。词人写扬州的荒凉、残破以及战争给人们造成的深重灾难, 是用了虚笔,采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 但给人的印象却极深刻,这是因为他成功地使用了烘托与陪衬等修辞手段的缘故。下片抒情, 以假设之辞, 写出了今日扬州的残破在心目中留下的极为深刻的印象。以无情写有情, 情感更深, 情绪更烈。此词以虚写实, 以无写有, 并将抒写的笔触深入到历史的长河, 有种强烈地纵深感, 并给人留有较大的思索空间。总之, 此词写得境界开阔而又空灵, 表现的感情跳荡而又深厚, 是很典型的清空词风。
姜夔词具有“骚雅”的特色。这是继辛弃疾之后所形成的又一个词派,后人把以姜夔为代表的一些南宋词人合称为“骚雅派”。既不同于香而弱的婉约派,也不同于苏辛以来的豪放派。“骚雅派”更注重人工思力的安排,在风格上有明确和自觉的追求,注重发挥传统的“雅”与“骚”的传统。所谓“雅”是指他们都受时代濡染,以雅相标榜,以雅为美学理想。所谓“骚”是指以诗人的笔法入词,侧重继承以《离骚》为开创和代表的,以表现自我、抒发自我的主观性描写为主要目的的抒
情传统。注重抒写心境是这派词人的重要特征,也是这派词人对词的发展和贡献。作为这一词派的最高代表,姜夔加强了词的表现自我的能力,丰富了词的抒情手段,在词史上有一定的开创之功,但为了追求骚雅,“骚雅派”又走上了过于隐晦、细小、破碎、缺少开阔意境与开阔手段的道路,将词带入一个狭小的天地,这对词的发展又起到了不利的限制作用。 他的词以咏物为主,最值得称道的则是他的两首咏梅《暗香》和《疏影》 :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娥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却又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这两首词虽是咏物词,借梅托意,但两者所托之意是不一致的。词中虽刻画了梅花,便更多的地方,却写了由梅花引起的联想。前者写的是自己身世漂零之恨和伤离念远之情,后者则是国家衰危之感。
《暗香》写出自己环境和心情上的巨大变迁。从旧时自己在梅香月影下吹笛,玉人摘花的欢乐写起,陡然转折到自己而今渐老,甚至连嗅到梅香,看到月影,也引起一种生疏的感觉。接下下片里,他刻画了玉人离别以后的孤独,想到古人还能折梅寄远,但现在因为路遥雪积,却不可能这样做,只能以今天独自在梅花下寂寞苦忆昔日的梅花下的欢愉了。可是梅花不久也要飘零,无论是花还是人,几时才能重见呢?结尾表达了诗人无从决绝的缠绵情绪。
《疏影》先从正面描绘梅花。写梅花冷艳和孤芳自赏的性格。接着,他的联想飞跃到了远嫁匈奴的王昭君身上。词不从正面着笔,仅于虚处传神。将人生飘零的失意,国事日非的感慨,与物象结合起来,语意蕴藉灵动,真可谓“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m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