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及其相关问题的农村社会学研究

2023-01-05 12:39: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留守老人及其相关问题的农村社会学研究》,欢迎阅读!
留守,社会学,老人,及其,农村
留守老人及其相关问题的农村社会研究

摘要:据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公布的《2007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有1800万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口进入城市。然而正是由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日益加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到城市打拼,因此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正成为日益庞大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发展过程中,留守老人问题日益突显,生活水平不高,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养老问题得不到保障,甚至居住困难,出现了老人惨死儿门外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关爱留守老人,真正使留守老人能够安享晚年。究竟赡养老人是权利还是义务呢,以下简单谈谈农村留守老人及其赡养问题。

关键词: 留守老人;现状;原因;对策,赡养,子女 农村留守老人现状: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村出现了“386199”现象, “38”即指留守妇女问题,“61”即指留守儿童问题。“99”即指留守老人问题。据初步推算,目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近2000万,留守老人现象已经相当普遍。20116月,中新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长期的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现在很多农村里居住的都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有孩子的还好一点,子女还会定期关心一下回来看看,定期给予生活费,对于那些只有老人在家的,往往很多老人都是想见子女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对于那些和子女一起居住的,他们也不见得幸福到哪里去,虽然天天见面却还不如不见。有的子女就算在老人的身边,却根本不愿意赡养老人,本来几个子女轮流照顾,可是到后来就谁都不愿意了,为了自己的利益纠纷把老人置之不理,最后酿成惨剧,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是令人寒心呐。连一个过路的人都不如啊,他们见此情此景还会伸手帮助一把,给点食物,而自己的子女却冷眼看着父母受罪。本该是享受生活的年华却要为子女做这做那,反过来孝敬子女,做的不好还要被说,有的甚至连保姆都不如,正享受天伦之乐的屈指可数吧。我想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你们看来是什么呢,百善孝为先啊。孝顺赡养父母是你们的责任也是你们的义务,而不该是你们的权利,做子女的要体谅父母的苦心,要孝敬父母,关心父母。

有的家庭中,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的,容易遭到媳妇的排斥,如果儿子在家中的地位并不高那么就算儿子想孝顺也会有重重困难,导致老人吃不好穿不暖住不好。精神缺少慰藉,人老了有喜静的一面,但人老了也最怕孤独。

农村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居住环境差。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一些不法分子专骗留守老人。此外,一些留守老人因单独居住,年老多病,身边无人照料,根本无法应对那些突发事件。

农村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生理因素,老人上了一定年岁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下降,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加上农村医疗机构不健全,医务人员少,儿女常年在外务工,对留守老人疏于照顾,无法尽到赡养职责,所以留守老一旦头痛发热就常常缺医少药,无人照料,加上家务操劳,往往使小病拖成了大病。子女一般也只在父母重病时才给予资金上的帮助,但那时为时已晚.


再来就是农村的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不够完善。 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计划生育带来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计划生育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使农村家庭向小型发展,原来供养老人的家庭发生了变化。中国从1999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8.5%。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

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向城市。迫于生计或为了获得更好的求学机会,子女不得不外出务工或学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水平的提高,城乡之间的差距使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他们认为外出务工能够比在家种地获得更多的收入,从而提高生活水平。这是留守老人产生的最重要及最普遍原因。子女不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无法顾及老人,往往使老人晚年十分寂寞,也影响到了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

三是老年人与子女之间存在代沟。代沟是造成老年人与子女分开生活的又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差距越来越大。子女要进城,而老年人大多不愿意离开家乡随子女进城生活。老人认为与子女分开居住可以避免因家庭矛盾引起的争吵,而年轻子女因工作繁忙,经济条件有限,对留守在家的老人关照也必然有限。

四是子女一代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缺失,将百善孝为先远远抛在脑后,抬高自己的地位远重于父母。对于赡养义务的错误认识,认为赡养是自己的权力,可以选择,我愿意我就养你,我不乐意就肯定不会养你,压根就不想搭理你,父母视为自己的敌人。殊不知赡养父母是你与生俱来的责任,你的生命拜他们所赐,你有什么理由抛弃他们,他们究竟犯了什么滔天之罪要孤独终老。 建议解决对策:

1、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保障打工族的基本利益,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督促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工资,不得随意拖欠工资。只有这样,们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而“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赡养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的老人。

2、保证农村老人老有所养。一要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努力为留守老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养老氛围,逐步让群众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尚,让老人在良好的大环境中感受温暖、受到爱戴。

二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生活保障,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使农村老人减轻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

三要办好敬老院,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安度晚年。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所以政府应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四要加强对老年人的法律宣传,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教育农村老人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理解、尊重儿女和他人,以和为贵,以礼待人,才能赢得儿女和社会的尊重和爱戴。有时候子女也确实无奈,有的老人太不可理喻了,蛮不讲理逼的子女不愿意养他甚至脱离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fw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