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瀚海”的释义浅探》,欢迎阅读!

“瀚海”的释义浅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五册选编了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解释诗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时,通常我们的理解是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威严雄伟。以此说明生活环境的艰苦,烘托将士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教材以及《历代文学作品选》①等书籍均将“瀚海”注释为“沙漠”,用沙漠的辽阔与浩渺充分展现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和浩大苍茫、威严雄伟的意境,这种解释似乎合乎作者创作意图,但是我通过查阅大量的史料,发现此中的“瀚海”注释是不准确的。
首先,我查阅了《古代汉语常用字典》②,其中对“瀚海”的解释,除本义“‘瀚’,hàn,形声。从水,翰声,浩大”的意思之外,在不同的时代“瀚海”还有不同的含义,如:(1)两汉六朝时指北方的一个湖泊。(2)唐代时是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西至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3)明代以来指沙漠。
按照以上的解释,将“瀚海”理解为“沙漠”应该在明代或明代以后,而作者岑参是唐朝人,所以他是不可能了解明代或明代以后人对“瀚海”的解释。故我们只能采用唐朝的含义,将之解释为“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西至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然而用这一解释来注释岑诗中的“瀚海”一词,这又是否准确呢,如果不准确,那么岑诗中的“瀚海”真正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其次,我进行历史记载方面资料的查阅。“瀚海”一词在唐代的出现,是在“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正月,唐在回鹘辖域设瀚海都督府,隶属于燕然都护府,拜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瀚海都督”③。
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二月,燕然都护府自碛南的“故单于台”迁往碛北的回纥部居地(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西北、鄂尔浑河西侧)。因在回纥部建立的政权机关叫做“瀚海都督府”,燕然都护府作为上级政府既已迁来此地,按照以驻在地的名称作为自身专名的原则遂改称:“瀚海都护府”。此乃这个北疆最高军政机关的第一次更名④。总章二年(669年)八月,“瀚海都护府”再度更名为:“安北都护府”。此乃第二次更改其名称,安北之名遂始于此年也。安北府仍然以回纥部落的瀚海都督府为治所。⑤
结合以上的史料,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无论瀚海都督府还是瀚海都护府,它们的领地均在蒙古高原,这是符合《古代汉语常用字典》关于唐代“瀚海”的解释。但是我们知道《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作者在轮台军府送武判官回京城时写的。轮台军府就是今天的新疆的轮台县,说明作者作诗的地点在新疆而不在蒙古高原。所以这一解释与诗人当时的创作地点不符,也是不可取的。
第三,我们从唐代西北边疆区划设置与作者的军旅生活经历进行了解。
据《王国维学术经典集》引载,“瀚海军,开元中盖嘉运置,在北庭都护府内”⑥。“瀚海军在北庭都护府城中。长安二年,初置烛龙军,三年,郭元振改为
瀚海军。开元中,盖嘉运重加修筑”⑦。按《旧书·郭虔瓘传》记载,“虔瓘以开元初,以北庭都护兼瀚海军经略使,此告身,开元四年所给,已有瀚海军,………”。再则《唐会要》卷78记有:“天宝十二载三月,始以安西四镇节度封常清兼伊西北庭节度瀚海军使”,故“持节充伊西节度等使”即“持节充伊西北庭节度瀚海军使”。北庭与安西合置。而此时的诗人正于天宝十三年(754年),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⑧。而瀚海军正是当时诗人任职所在地北庭都护府城内的驻军。所以我认为岑诗中的“瀚海”正是驻扎在北庭都护府城内的瀚海军。
综上所述,我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岑参诗中的“瀚海”一词既非戈壁沙漠,也不是蒙古高原,更不是诗人笔下的自然景况,以上均属夸张、想象之词,它的真正的含义则是唐朝在北庭都护府城中建置的“瀚海军”。我们知道岑参边塞诗最大的特点是写实性,但是那些评论岑参边塞诗者常冠之以“浪漫主义”的头衔。如将岑诗中的浪漫主义理解为豪情壮志的抒发,大致不错;但若将诗人浪漫主义理解为虚幻的夸张与想象,那就大错特错了。正是诗人的从军生涯以及真实的边塞生活,为他创作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场景。诗中涉及到的轮台、“瀚海”则都是真实的名称,而非文学创作的虚拟。他们之所以产生这种误解,是因为这些论者没有真正地从历史去理解诗的含义。
注 释
①《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
②《古代汉语常用字典》 1998年版
③《新唐书》卷二一七《回鹘传》
④《唐会要》卷73“安北都护府” 中华书局 1955年
⑤《旧唐书》卷5、《高宗本纪》卷194、《突厥传上》、《唐会要》卷73
⑥《旧唐书·地理志》
⑦《元和郡县志》
⑧《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Y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