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皖北粮食生产排头兵——太和县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纪实

2022-11-24 15:20: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争当皖北粮食生产排头兵——太和县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纪实》,欢迎阅读!
皖北,太和县,排头兵,争当,高产
争当皖北粮食生产排头兵——太和县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活动

纪实

李安成;张兆才

【摘 要】今年,太和县粮食生产先后战胜了冬季冻害、持续低温以及病虫害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小麦面积、总产再创历史新纪录:据统计,全县小麦播种面积1512万亩,平均单产4591公斤,总产694万吨;60万亩高产攻关示范田平均亩产520公斤,较全县平均单产宙增61公斤,亩增效益120元。 【期刊名称】《农村工作通讯》 【年(),期】2011(000)024 【总页数】1(P60-60)

【关键词】粮食生产;太和县;小麦;纪实;皖北;播种面积;因素影响;病虫害 【作 者】李安成;张兆才

【作者单位】太和县农委会;太和县农委会 【正文语种】 【中图分类】F326.11

今年,太和县粮食生产先后战胜了冬季冻害、持续低温以及病虫害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小麦面积、总产再创历史新纪录:据统计,全县小麦播种面积151.2万亩,平均单产459.1公斤,总产69.4万吨;60万亩高产攻关示范田平均亩产520


斤,较全县平均单产亩增61公斤,亩增效益120元。 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升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质小麦面积大。2011年全县优质小麦全覆盖,占总面积的100%

小麦品种布局合理。全县小麦生产用种已实现良种化。全县半冬性品种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98%左右。

科学播种技术得到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效明显。全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20万亩,占总面积的79.4%。其中6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田全部施用配方肥。 促进了优质小麦良种繁殖体系建设。

全县共建“三圃田”1800亩,良种繁殖田10.4万亩。同时,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全县小麦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

措施到位责任明确

领导组织落实到位。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的小麦高产攻关和小麦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在县农委设立了办公室,抽调专人办公,同时成立技术指导专家组。下发指导性文件,并多次召开了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会议,安排和部署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田建设任务。

良种良法落实到位。在一播全苗的基础上,选用对路品种,不仅提高了小麦的抗冻性,并能充分利用秋播前期及成熟后期的光热资源,达到增产的目的。测土配方施肥,为小麦高产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秋种时关键技术落实到位,专家现场技术指导到位。省种粮大户联系专家,在小麦生产的关键季节及时深入基层,进行现场指导。县成立了技术指导专家组,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指导群众搞好优质小麦的生产管理 责任明确到位。县与相关乡镇签订小麦良种推广项目和小麦高产攻关实施目标责任


书,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完成任务。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责任追究制,县农委制定了以单产、质量、效益、技术推广和示范规模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乡镇攻关活动进行综合考评。

项目集成推广到位。始终坚持把小麦高产创建、小麦高产攻关、小麦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各项技术措施集成推广。同时坚持把农民专业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农业培训项目对小麦高产攻关和高产创建示范区倾斜,保障了关键技术的落实。 领导重视是关键

领导重视是关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项目实施的关键时期都亲临现场,督促检查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对项目遇到资金、物质等问题,给予及时解决,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为确保项目任务指标的完成,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工作方案、技术方案的制定及任务目标落实等一系列问题,并抓好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

加大投入是基础。提高小麦产量,必须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机械、农用生产料、农业技术等要素的资金投入,加快农业机械化作用水平,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种粮农民收入。

“统一”服务是核心。小麦高产攻关,是把一家一户的随意性生产方式组织起来,按照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只有加强“统”的功能,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也解决不好的事情,才能提高小麦的生产水平,进而提高小麦产量,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同时,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财政、农业、科技等部门的通力协作,才能解决小麦高产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小麦产量的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Lx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