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培桃李艺海扬帆写春秋

2023-04-27 19:4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风化雨培桃李艺海扬帆写春秋》,欢迎阅读!
艺海,扬帆,春风化雨,桃李,春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春风化雨培桃李 艺海扬帆写春秋

作者:李昌桂

来源:《文艺生活·上旬刊》2019年第02

在河南省东南隅,大别山北麓,有一个钟灵毓秀的宜居小县城,那便是商城。商城县历史悠久,公元前这里便称之为雩娄。据《词源》载:雩娄,本春秋时吴地。《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楚子秦入侵吴,及雩娄。至西汉时设雩娄县,隶庐江郡。明、清两代,义学、私塾星布四乡,文峰、温泉等书院荟萃吴头楚尾,古雩娄大地成了文化艺术的沃土,人才辈出。

然而,曾几何时,让商城县扬名立万的还是歌舞,被誉为歌舞之乡”——一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唱响大江南北,《花伞舞》那曼妙的舞姿也绽放在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近年来,一批批商城艺术家们创作的摄影、剪纸作品也纷纷参加全国展,有的还走出了国门。然而,作为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书法,尚默默生存在这片贫瘠的土壤中。庆幸的是:近年来,一批批热爱这门传统艺术的中青年书法家在老一辈的感召带动下,笔耕不辍,开拓创新,因作品走出了大山为外界所知晓而逐渐跻身名家行列,冯岽智先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冯岽智先生能数十年如一日醉心于翰墨丹青,首先离不开小时候家庭的熏陶:其父亲冯文亮先生自幼便酷爱书画,但因成分不好,随祖母颠沛流离,在饱经风霜中艰难度过了几乎没有亮色的童年、少年时代,高中毕业尚在家务农。生活的艰辛非但没有磨灭冯老的意志,反倒更坚定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年少的岽智经常在田间地头摆弄着父亲劳作时还不忘画速写的道具——铅笔头与小纸本,涂鸦着自己五彩的童年。那一年的春四月,正是农家种豆的时节,九岁的小岽智又随父母来到了田间地头舞文弄墨起来,玩着玩着有点不耐烦了,便向远处张望——父亲飞快地挖沟,每挖个十米左右便停一下缓一口气蓄势,也好像是在等母亲;母亲也不甘示弱,总是在父亲刚停下来便把豆子种完了。小岽智望着望着便入了迷,若有所思起来,飞也似地跑过去拉着父亲的衣角兴奋地问:爸爸,我看你和妈妈种豆好像挺有节奏的,写字画画是不是也要讲究节奏感呀?冯父哈哈大笑起来,欣慰地点了点头:孺子可教也!书艺术中的节奏是指作品中线条的长短粗细、墨色的浓淡干湿或行笔的轻重缓急等有规律地交替出现。懵懵懂懂的小岽智若有所悟:哦,这样!是不是只有毛笔才能很好地表现这些呀?”“是的,蔡邕《九势》里说唯笔软而奇怪生焉,只有软软的毛笔才能写出神采飞扬的书法,并由此产生出丰富的笔法和节奏韵律呀!冯父语重心长地说。

云蒸霞蔚、草木荣枯,天地的渺远成就了其构图的大气;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岁月的轮回让其把握了绘画的节奏;牧人驱犊、花鸟虫鱼,和谐的画面让其悟出了道法自然”……小岽智也在父亲的熏陶下慢慢成长。后来,冯文亮先生通过国家选拔考试做了一名乡村中学的教师,便有了更多时间来从事自己喜欢的书画事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也许是为了父亲的夙愿得偿,1989年的9月,初中毕业的冯岽智先生毅然选择了报考师范学校,这才有了我们同师光山书法家刘宝光先生的缘分——还记得谆谆善诱的刘宝光先生给我们讲授唐楷时的情景:卫夫人在《笔阵图》里描绘说,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正当我们沉浸在唐楷严谨的结构、精美的点画带来的审美愉悦时,书生意气的岽智兄毅然选择了古朴醇厚、雄强大气的《张迁碑》之类汉碑作为自己的突破口。当时,因材施教的刘宝光先生充分肯定岽智兄的时候,我们还感到十分惊讶。可那时,我们有谁知道岽智兄在父亲的熏陶下已经有了扎实的书法基础。事实证明,这一选择也为岽智兄日后走中原书风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在古雩娄成立数载的冯岽智书法艺术工作已培育出了一批批的书法人才,可谓桃李芬芳:方申奥、曾莉等书坛新秀屡屡在全国、省、市书法大赛中获奖或入展,一大批青少年书法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每每提及这些,岽智兄总是难掩心底的自豪与欣慰。提及恩师,这些青年才俊也都难掩敬佩与感激之情。我也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了民国才女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里的诗句: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舞着变。 ……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的绿,你是; ……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艺术作品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获得感官的愉悦和快慰。进而言之,则是灵魂及情操提升和净化。冯岽智先生之所以能跻身国展精英行列,一方面是因其学书三年十余载笔耕不辍,篆、隶、真、行、草诸体皆工,并能做到习古不泥古,开拓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术语言;另一方面他也非常注重理论学习及自身修养的提高,字外功亦非常了得!其书法作品,根植传统,独抒性灵,欣赏之,总能带来一种审美的愉悦。

孙过庭《书谱》云: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岽智素爱写篆,于《毛公鼎》《散氏盘》《石鼓文》等用工甚勤,常以金文入楚篆,用笔方圆兼备、干净凝练,线条高古老辣而不失郁勃灵动之气。中国书协资深评委、南京艺术学院徐利明教授曾赞道:冯岽智先生篆隶皆入古而灵活多变,用笔颇见骨力与厚度,墨色亦较丰富。冯岽智先生的隶书也写得颇有个性:他以雄强古拙的《张迁碑》为基,参以《石门铭》的飘逸灵动、《大开通》的苍茂浑朴,弱化蚕头雁尾,逐渐形成了朴茂宽厚、大巧若拙、高古典雅而又收放自如的独特风格,深得方家的一致好评。其篆隶落款多配以古拙苍劲的章草,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古朴自然。 看惯了冯岽智先生的鸿篇巨作,当一睹其早年出版的小楷《金刚经》《素心若雪——冯岽智小楷》时,我十分惊异。东坡先生论书有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没想到素以粗犷豪迈面貌示人的岽智兄楷书小品也写得如此精美:结体宽博,点画不计工拙,古雅畅达,深得魏晋风骨!

怀素自述草书所得时曾说:观夏云多奇峰,尝师之。韩愈在所撰《送高闲上人序》中论及张旭草书时赞之: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杜甫在《八仙歌》中亦对张旭的书法与为人做了精彩描绘: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可见,真正好的草书,既要有生动、丰富的意象特质,又要有情感的抒发,这样才能打动人。今观岽智的行草书,汲取二王、《书谱》等营养稍多。虽没有完全达到萧衍在《答隐陶居论书》里倡导的若抑扬得所,趣舍无违,值笔连断……浓纤有方,肥瘦相和,骨力相称的境界,但因其天资聪慧,加上写碑功力深厚,故其行草书骨气洞达、纯正自然、气势磅礴、一气呵成,非上乘修为者不可为!

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作为艺术工作者,能赶上这个伟大的时代实乃人生之幸。因此,岽智兄时刻不忘德艺双馨的父亲的教诲:在古雩娄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当以振兴文化事业特别是书法艺术为己任,培育好家乡的桃李,哪怕是踽踽独行,也要在艺术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Ep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