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趣闻“四善二十七最” 古代官员如何考核?》,欢迎阅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四善二十七最” 古代官员如何考核?
导语:洪迈在《容斋随笔》“四笔”中说:“唐制,尚书考功掌内外文
武官吏之考课,凡应考之官家,具录当年功过行能,本司及本州长官对众读议其优劣
洪迈在《容斋随笔》“四笔”中说:“唐制,尚书考功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凡应考之官家,具录当年功过行能,本司及本州长官对众读议其优劣,定为九等考第,然后送省。……今但付之士按吏据定式书于印纸,比者又令郡守定县令臧否高下,人亦不知所从出。”粗略看来,此言是说唐宋两朝考绩方式多有不同,宋代考绩不如唐朝严谨。
考绩,也称考课,考核,课绩和考察,是对在职官吏政绩状况进行评价,确定等级和去留。洪迈写这段文字是指责当朝不好吗?不是!思忖《容斋随笔》主旨,洪迈决不会有此意。他不过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而已。确实,考绩走过遥远的路途之后,形成了意味深长的情势,一面是高层千方百计堵塞漏洞,另一面则是在具体的操作中日益流于形式,严重程序化。
查阅史书,官吏考核的制度和方法在我国源远流长。《尚书》中有“三载考绩,三年黜陟幽明”的说法,尽管此说未必真正实行过,但后来各朝大都采取了3年考绩的办法。考核的标准和内容,从先秦到清,历朝历代虽有很大差别,但大多包含对官吏自身的要求,对农业生产、户口情况、财政收入、社会治安以及能否发现人才等方面的内容。对官吏自身的考核,从先秦开始,就以德、能、功来要求官吏。荀子提出“德以叙位,能以授官。”唐代的“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着,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就是把官员自身的道德修养放在首位。至于劝课农桑,户口增加,狱讼无冤,推荐人才等等,则是考核官吏具体的业务能力。
生活常识分享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7I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