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外来语对比研究

2023-12-27 19:31: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韩外来语对比研究》,欢迎阅读!
外来语,对比,研究


中韩外来语对比研究

汉语中的外来语很多,比如:咖啡、卡片、沙发等,然而,部分韩国留学生在使用外来语时也存在一些误区。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韩外来语,揭示韩国留学学习汉语外来语的问题,并提出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外来语的方法。



1.中韩外来语对比分析

1.1外来语的来源

汉语外来语主要来源于英语其次是受到周边国家的语言影响产生了一些外来语,比如,日语、蒙古语、俄语等,这主要是因为地域关系。



韩语中外来语的种类比较丰富,但是韩语中外来语比例较高的仍是英语后期从日语中也吸收很多外来语,到了近代,韓国与外国的交流逐渐增多,西方国家的文化随之流入。



1.2外来语的定义

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中的定义是: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外来词是不同民族在交往过程中,把对方语言的词吸收到本族语言中来的结果。



「延世大韩语词典」外来语:从外语中借用的词语,使用得像国语一样的单词。



汉语和韩语外来语都是从外国借用的词汇,但是韩语的外来语是像国语一样使用的词汇。



2中韩外来语的分类

2.1汉语外来语的分类

2.1.1音译

比如人名安娜(Anna、地名土耳其(Turkey,扑克(poker

2. 1.2意译

通过所写的文字,可以看出其意义,与音译相比,更容易接受,如:世界杯world cup、热狗(hot dog电脑computer



2. 1.3混合






音译加意译, 是指一个词用部分音译与部分意译混合的翻译方式,Bowling保龄+球。



2. 1.4外来略语

外来略语的形式有两种:一个是全部都是外国语的略语方式,United States of AmericaUSA;还有一个是外国语和汉语混合的略语,IP numberIP地址)



2. 2韩语外来语的分类

2. 2.1音译

韩语是表音文字,所以音译外来语占的部分比较相当大,Lemon??

2. 2.2部分音译

部分音译是指只标记原语的一部分,并把别的部分省略的方式,而不是原语的全部翻译。比如:原语的air conditioner,在韩语上翻译的时候,省略ditionerair con



2. 2.3混合

韩语外来语的混合方式有两种。

固有语加外来语,即外来语与纯韩语的结合方式。如:?+?cup?goal+?。这些是音译和意译结合的方式。



外来语加外来语,这是外来语与外来语的结合方式。如:??Hand+??Cream 护手霜、??Note+?Book 笔记本电脑??Hand+?Phone 手机。



2. 2.4外来略语

外来略语指的是单词的一部分省略或者只用外来语的最前面的词,可以简单地叫做直接接受外国语的词汇标记方式,如The United NationsUN



3.中韩外来语的异同

3.1中韩外来语的相同之处

中韩外来语都都从英语中吸收了很多;这些外来语在社会中被广泛使用,为和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度也很高;中韩两个国家都用母语记载这些外来语;汉语和韩语都采用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将外来语吸收到自己的语言中。






3.2中韩外来语的不同

汉语中的外来语大部分来自英语韩语中外来语的来源比较广泛,包括意大利语、法语、希腊语等。



汉语吸收外来语比较谨慎,因为汉语是表意的;韩语吸收外来语比较开放,也由于英语的普及,韩语中外来语的数量越来越多。



汉语多釆用音译兼意译的方式,由于汉语是表意文字所以汉语的音译兼意译的外来词可以做到意义与外语词接近,发音与外语词类似,因此,汉语更倾向于采用侧重意译的方式,汉语中音译兼意译的外来词使用很广泛;韩语则更倾向于采用音译的方式,韩语是表音文字,所以不具备兼顾发音和意义的语言基础,其实韩语中没有真正的音译兼意译的外来词,有些仅仅是采用音译加意译的方式。



4.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外来语的方法

4.1对比法

可以对比汉语和韩语的外来语,有些汉语和韩语的外来语的发音差不多。如:英语pudding,汉语的布丁,韩语??,这样汉语、韩语英语虽然写的字不一样,但是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发音差不多。对比的学习方法使留学生更容易理解汉语外来语。



4.2 文化学习

汉语在接受外来语时,表现出不喜欢照搬的态度,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色,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相结合,汉语更喜欢将外来词语的意义表现出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外来词汇。



韩国由于最初没有文字逐渐使用汉字来记录,中国文化对于韩国文化具有十分深刻的影响。韩国人善于接受先进的文化同时也十分注重学习外来语的形成,是在民族文化以及社会文化的逐渐发展中形成的,有助于韩国人更好地与世界接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4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