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必记知识点(七)

2023-01-05 11:1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前教育学必记知识点(七)》,欢迎阅读!
知识点,学前,教育学
第八章 幼儿园活动

第一节 幼儿教学活动 一、幼儿教学活动的内涵

广义:指学前教育机构全部教学活动的总和。 狭义:指教师根据国家的学前教育目标和任务,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而专门设计的、多种形式的、又目的、计划地引导学前儿童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学习活动。

二、幼儿教学活动的特点 1、活动性与参与性 2、生活性和启蒙性 3游戏性与情境性

三、幼儿教学活动的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原则 2、直观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活动性原则

5、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原则 6、启发性原则 7、保教结合原则

四、幼儿教学活动的方法

1游戏法:指教师采用游戏或以游戏的口吻进行教育教学的方法。是学前教育机构教学活动的主要方法。

2、直观法:是一种让幼儿直接感知认识对象的方法。是儿童教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3、观察法:指儿童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过程和儿童自发的观察过程。是儿童认识世界、取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是儿童教学活动的基本方法。

4、操作法:指儿童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方法。

5、发现法:是教师提供给儿童发现活动的材料,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问题的方法。

6、口授法: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儿童传授知识经验的一种教学方法。

7、电教法:指以电影、电视、幻灯、录像、录音、电脑网络的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段,把声音、形象和色彩等综合使用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第二节 幼儿园主题活动 一、内涵

主题活动是指围绕着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一中心内容即主题,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活动。

二、主题活动的特点 1、知识和横向联系。 2、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3、生活化、游戏化地学习. 4、富有弹性的计划

5、需要遵循儿童“前学科"知识经验的建构规律。 三、主题活动的教育功能

1、儿童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是完整的。 2、能促进儿童在生活中主动学习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第三节 幼儿园区域活动 一、内涵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以教育目标、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吸引儿童自主选择并在活动区中通过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活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区域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

陈鹤琴先生也非常强调环境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是我国从理论角度深入、系统地探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第一人。

二、区域活动的特点 1、儿童自选活动内容 2、儿童的自主性活动 3、小组和个体活动 第四节 幼儿园一日生活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合理安排

1、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照顾到个别差异。

2、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3、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为和过度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4、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

收拾整理活动、如厕活动、盥洗活动、睡眠活动、餐饮活动等 晨间检查的一般方法是:一看,二摸,三问,四查. 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1、使学前儿童尽快适应托幼机构里的生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2、使学前儿童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3、日常生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tw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