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班幼儿家长育儿知识》,欢迎阅读!

大班幼儿家长育儿知识
大班幼儿家长育儿知识
孩子有好奇心、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孩子的好奇心若是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挫伤孩子好奇的动力,有好奇是将来拥有创造力的必备条件,对于父母来说,怎么样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就成了难题,因为有的时候孩子的好奇心会让我们不耐烦。
幼儿心理学家认为,中外幼儿在1岁半之前的好奇心多能得到满足,而在1岁半之后,中外教育原则的差异性就逐渐表现出来——西方幼儿的好奇心仍然能得到无条件满足,西方妈妈们往往不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与整洁要求来限制其探索性行为,哪怕这一行为会留下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现场”。在中国,宝宝的“捣乱行为”常常会遭受打压,后果是孩子会变得干净整洁、循规蹈矩。但,他不再探索、好奇和发现。
所以说不管怎么样,事情的好坏都是两方面的,看我们更注重什么而已,但是适应社会应该是不变的准则,家长应该根据国内主流思想,然后添加一点点不同这样。若是孩子太过于鹤立鸡群了,那么即使是多么优秀的孩子,也会变得很迷惑。
专家介绍
在抚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既需要用科学的理念作指导,又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作支撑。贴近现实生活,因时、因地采取符合孩子的成长需求和发展特点的育儿方式,意即“接地气”的早期教育方式,是我们所提倡的。
要读懂孩子
先读懂孩子的生存环境
成长早期的孩子,如一片肥沃的处女地。精心的种植者,把它打扮得葱葱郁郁,而粗鲁者只会让它越来越贫瘠。
教养需因地制宜 父母需反躬自省
当红电视剧《北京青年》中有这么一句有意思的台词,相信广大中国父母都很熟悉:“我都是为你好!”这是典型的中式教养。养孩子的大忌,就是不过问孩子的想法,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去设计孩子的发展模式。
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气质类型,或者活泼,或者安静,或者敏感等等。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它们还随时受到生存的环境、文化、人际关系等影响,形成不同的人格特点。气质与人格本身无优劣之分,关键看我们如何去教养。父母的第一要务,即摸清孩子的气质类型,协调抚育技巧。
粗放的教育,通常是“一锅煮”,生搬硬套地用一种模式教育所有孩子。精致的教育,会根据孩子的不同心理需求和气质类型,帮助孩子完成自己的成长。因此,让早教逐步精细化,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作为家长,有责任去反省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修养、自己的胸怀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成长条件。
1、包办代替:有些父母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前的一切都为孩子安排好。这种教育方式只能形成宝宝对父母的依赖性,阻碍宝宝自立性的发展。父母应从宝宝1岁后就开始培养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
2、不适当的满足:1至2岁的宝宝已经会用一些手段来要挟父母满足他的要求,如果此时父母采用妥协的方式满足宝宝的要求,宝宝就会在下一次以更糟糕的行为来取得父母的注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从这时起,父母就要坚决拒绝宝宝的无理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tV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