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加强流程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欢迎阅读!

• 加强流程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 作者:张坚平 陈洁莲 吴隽 发布时间:2010-5-28 11:23:18 阅读次数:[91] 次
• 院前急救是争分夺秒的工作,不管是急危病症还是突发事件,分分秒秒可能都
决定着伤病员的生命。缩短调度时间,加快出车速度是院前急救管理的重要环节,无锡市急救中心向社会作出 “一分钟调度,一分钟出车”的承诺。为了践行承诺,我们对调度、出车环节进行了研究,从完善系统、加强调度、出车的流程管理着手,充分运用调度指挥系统的功能,全面提高调度、出车速度,一分钟调度率≥95%,一分钟出车率≥90%。 一、概况
截止2009年底,无锡市区常住人口329.8万,有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3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家,三级甲等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各1家,二级医院8家,还有部队医院等,医疗资源比较丰富,群众对院前急救的需求量也很大。无锡市急救中心是独立型的院前急救医疗机构,下设10个急救站点,日常运行救护车39辆,院前急救资源较为紧缺。2009年,急救中心接警电话202148次,调派救护车51180辆次,行驶109.7万公里。救护车辆、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二、完善系统、优化流程、加强管理
面对繁重的院前急救任务,我们通过不断完善调度指挥系统,优化接警流程,加强人员管理,提高调派效率,提高出车速度等多种途径,充分挖掘潜力,适应社会对院前急救的需要。
1.完善调度系统,提高调度效率。急救调度系统设置了2路30B+D双局向接入加两条模拟线路的3路备份方式,确保呼救通道的安全畅通,在突发事件时能允许60人同时拨打120电话而不占线,电话接入更快捷,在平时同一时刻可同时并行受理6起呼救。使电话响应时间由10秒缩短到了4秒。另外系统还配置了“打一送一”功能,求助者用电信局固定电话报警,能自动显示报警地址,缩短了接警时间;系统采用新的地理信息和车辆自动优先排序法,根据报警地址,系统对所有待命车辆自动排序,使得急救调派车辆更科学,更迅捷,调度派车速度明显加快,平均调度时间≤7秒。
2. 强化环节管理,优化接警流程。接听报警电话时间在调度周期中占很大比例,规范接警、对话能有效缩短调度周期,提高通话效率。首先要求调度员从原来铃响二次接听,现要求铃声响即听,摘机时间从原来的7秒到现在的4
秒。其次我们针对不同的报警现场,设计了不同的对话流程。家庭报警:区域——家庭地址——病情——;工地(厂)报警:区域——地点(厂名)——周围标志(特征性建筑物、路名)——车辆出入口——伤(病)情——受伤(病)人数;道路交通事故报警:区域——地点(路名)——周围标志(特征性建筑物)——伤情——受伤人数。对不同的报警方式设置了不同的接警模式:固定电话报警——核实地址,注意显示来电区域是否与所报地址相符,注意鉴别是否谎报、恶意电话;移动电话报警,直接问清报警地点,对于车祸、工伤事故、突发事件等报警人说不清详细地址,根据其所报方位与当地交警中队或派出所联系,确认地址。规范了报警电话的接听、对话流程,减少了无关话语,调度员按照规定流程接警,提高接警效率,平均接警时间≤37秒,整个调度派车周期≤43秒。
3. 改善通信手段,严格时段管理。确保通信畅通是急救指挥调度的重要环节,急救中心与急救站点(车辆)建立了三套通信系统——移动通信(手机)、无线通讯、通信(车载电台)、有线vpn网络(电信光缆),不管车辆、人员在何地点,都能迅速收到出车指令。调度系统发出指令后,车辆通过车载信息终端自动发回“收到指令”的信息,随车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出车。调度员通过调度系统对出车情况、车辆移动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控,系统自动记录全程数据。每月对接到出车指令后出车时间进行考核。救护车辆从“接到指令”到“驶向现场”平均时间<30秒。
4. 开展主题竞赛,激发工作干劲。2007年我们开展了以“一分钟出车,一分钟调度”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对出车时间最短的前五名车辆(人员)、第一名的急救站点人员进行奖励,对出车时间超过3分钟的车辆(人员)进行处罚。职工积极性空前高涨,掀起了你争我赶的热潮。竞赛期间出车平均时间缩短到24秒,一分钟出车率达到95%以上,消灭了3分钟出车。竞赛结束后我们对活动进行总结,制定了有关调度、出车考核制度,把“一分钟调度、一分钟出车”列入常态化管理。每月公布车辆、分站出车速度排行榜。两年多来,职工积极性不减,相互赶超,单车出车时间不断刷新,曾创出单车月平均出车时间4.3秒的最快记录。
5. 改革管理模式,掌握交通信息。无锡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近几年城区框架成倍扩大。每年都新建、扩建许多道路,新建居民小区雨后春笋般地分布在全市各区域,城市交通地图、GPS导航远不能适应道路交通的快速变化。我们改变了以前分站工作轮转的管理模式,设立了4个分站,分站人员固定,实行分站长负责制。要求分站人员熟悉所在区域的道路交通、居民小区出入通道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sc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