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焦虑症”

2023-02-24 13:1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解读“焦虑症”》,欢迎阅读!
焦虑症,解读
解读焦虑症

摘要】焦虑是困扰人们工作学习及生活的重要的情绪和心理障碍,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是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负性情绪。近十年来,有关焦虑症心理生理机制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焦虑症的定义、分类、人格特征及治疗进行了整理与总结 【关键词】焦虑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278-01 1.前言

2012年的财经网的《全民焦虑时代的中国 何以解忧?》的文章中可以看据统计,2010年我国15岁及以上成年人精神疾病患病率约为17%,其中抑郁症约为5%,焦虑症约5%,药物、酒精等物质依赖症约5%。而更多人对焦虑的感性认知来自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烦躁压力大。从这则新闻中可看出,焦虑已成为了当下的一个趋势,全民焦虑将成为通病。而焦虑是什么,焦虑是不是一定会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呢,以及如何缓解焦虑呢,本文会进行详细探讨。

2.焦虑的定义

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它包括人在预感到潜在威胁时,在主观上感到的紧张、忧虑、烦恼等心理,也包括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同时出现的亢进现象。适度的焦虑对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过度、不当的情绪则会严重困扰。 3.焦虑的分类 3.1 病理性焦虑

病理性焦虑是指持续的无具体原因的感到紧张不安,或无现实依据的预感到灾难、威胁或大祸临头感,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运动性不安,常常伴随主观痛苦感或社会功能受损。 3.2 现实性焦虑

与病理性焦虑不同,现实性焦虑所表现的是对现实的潜在挑战或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而且这种情绪反应是与现实威胁的事实相适应的,是一个人在面临其不能控制的事件或情景时的一般反应。特点是焦虑的强度与现实的威胁程度相一致,并与现实威胁的消失而消失,因而具有适应性意义,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和应对环境的一种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 4.焦虑症患者人格特征的研究

国内外的学者试图通过各种评价手段对焦虑症患者的人格特征进行研究。通过艾森克问卷(EPQ)和A型行为问卷(TABP)对焦虑症患者的人格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焦虑症患者的N分(神经质)和P分(精神质)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张亚林等研究现实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NP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当患者症状好转时,其EPQ中的N分显著下降,A型行为TH因子分也显著降低,提示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神经质的个性特征和时间紧迫感的行为模式是具有可塑性的。 余常红、周云飞也以MMPI研究工具,对焦虑症与恐惧症的人格进行进一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的强迫分和人际关系分、偏执分明显高于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和惊恐障碍伴广场恐怖组,其焦虑分和总均分显著高于广泛性焦虑组;广泛性焦虑组的恐怖分明显低于惊恐障碍和惊恐障碍伴广场恐怖组。反映社交恐


惧症的分最高,而广泛性焦虑临床症状分最低,此研究者推测焦虑症和恐惧症是由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社交恐惧症这样一个从症状由轻到重的连续谱系障碍。 5.焦虑症的治疗 5.1 元认知干预技术

元认知干预技术是让来访者了解问题形成的心理机制,认识和理解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的运行过程,并对其进行认知调整,然后在心理放松训练中用暗示技术把情感组织者和一套新的程序性知识输入其大脑使新的程序性知识替代旧的程序性知识,阻止原有条件性情绪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控制相应的不适应性行为。 5.2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的治疗方法来源于Beck的认知治疗方法,原理是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治疗关键在于帮助患者形成新的思维方式,缓解焦虑,最终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治疗焦虑症的最终目的。 6.小结

焦虑并不意味着都是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情绪,在应激面前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的意义。焦虑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不好的,对人的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相反如果我们积极去看待,焦虑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轶,李雪晶,张志滨,等.焦虑症病人的人格特质与情绪调节方式[C].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2.

[2]黄慧兰,刘新民,王瑞权,等.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2):186-189.

[3]谢健,吴爱勤.焦虑症患者的个性特点和行为类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327-328.

[4] Bruggink A,Huisman S,Vuijk R, et al.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2016, 22:34-44.

[5] Yap M B,Jorm A F.Parent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ildhood

anxiety,depression,and internalizing problem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5, 175(1 April 2015):424-44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gG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