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庭教育】五岁孩子居然想要生娃,当妈的我好不惊讶?》,欢迎阅读!

什么?谁跟你说的这些话?怎么想到这样问呢?对于我的惊讶,孩子只笑不答,只是一个劲的问我是不是。我惊讶的不是孩子问的问题,而是她通过何种途径获得这个问题?家里没人看、平时我和爱人不在她面前腻歪,说话也很注意,幼儿园不会普及这方面知识,孩子无缘无故发问,让我奇怪。
于是,我拿出初中生物学的仅有一点知识,很耐心、自然的跟她说,每个女孩子长大、结了婚,都会生小宝宝。那是和结合后,在妈妈的身体内产生的宝宝。
孩子接着问,那宝宝又是怎么生的,从哪里生出来的呢?
现在生小孩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阴道”法;另一种呢就是医生拿刀子,把妈妈肚子切开,从里面把宝宝拿出来,叫“”。
孩子显然被后者吸引了,赶忙问“剖腹产”疼不疼?她是怎么出来的?是医生拿刀子剖开妈妈肚子,然后把她从妈妈肚子里拿出来的吗?我坚定的点点头。孩子听后很关爱的对我说,对不起妈妈,是我让你受苦了!我以后再也不会让你生我了。哈哈!这最后一句话,让我乐坏了。
后来,跟宝妈们谈起孩子常问的一些古怪问题,发现很多同龄孩子,都有这方面的好奇和疑问。
一个妈妈说,我家六岁的儿子,现在新娘都选好了,长大了一定要娶隔壁苗苗小姐为妻,因为苗苗小姐太可爱了;
另一个妈妈说,我家女儿天天问,她是从哪里来的,是捡来的吗?还是从床底下挖出来的?有时候就敷衍说,是别人送的、是天上掉的,可是跟她说过后,孩子还会问个不停,好奇心特别重;
还有个妈妈说,我家孩子每次讲到生小孩子呀、做新娘呀等这类话题,我就赶紧制止,跟她说丑、不许讲,女孩子家不许说这样话......
孩子们之所以发出这样那样的疑问,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黄”、或难以启齿的坏事,是因为他们正在悄悄长大,对外界的求知望特别强。如果大人一再制止、闭口不谈,觉得羞愧难当而呵斥,不但起不到正面教育目的,反而使孩子心中疑问得不到解决,把她们推向其他渠道探索根源。或看电视、电影、或跟玩伴们私下议论,总之不能得到正面认识。
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也会围绕一些相关话题,躲在茅房里、藏在被窝里,走在上学、放学的小路上,围绕着长大结婚嫁人、做新娘、穿花衣裳等讲个没完没了,很怕大人发现、听见而被批评、被责骂。看到一些暧昧的电视镜头,会把头扭向一边,但心灵上留下的那一幕幕亲昵影像,却像个怪物、直钻心底,消除不了,时不时的会在心中无端揣测。如果我们当年也能和妈妈探讨一下心里的小秘密、解开疑团,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好奇。
所以,对于孩子提出的类似问题,我们不应该糊弄或敷衍了事,应给予足够重视。我们可以多看一下这方面书籍,一方面让自己储备更多的相关知识,另方面也可很好的教育帮助
孩子无邪的去接受。尤其当孩子向我们提出“性”方面的问题时,我们要坚持以下原则:
首先,开诚布公、大大方方。你坦然开放的态度,不仅使孩子感觉到你是个值得信赖、随时随地可以跟她探讨问题、为她提供帮助的人,而且这样的方法胜过遮遮掩掩、顾左右而言他,有时你的态度,胜过答案的本身。要知道“性”是孩子迟早要知道、要面临的事情,父母表现的越坦然,孩子认识的就越清晰,自然而然对“性”的诱惑力也越小(当然,开放的态度,并不是指当你看到孩子,明目张胆的触摸自己生殖器官时,而不管不问)。
其次,平静坦然、直来直去。这样的方法胜过拐弯抹角、转移话题,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如“我是从哪来的?”“我能不能生小孩”......与其支支吾吾说了半天,讲不出个所以然,与其欺骗、糊弄孩子说是捡来的、天上掉下来的,丑、不许提等,不如直接说,你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在妈妈肚子里产生的。这样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信任感,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依然会想到跟你倾诉、敞开心扉。
第三,使用准确名称,谈论身体器官。洗澡时、睡觉时,父母自然、清晰的带孩子认识身体的各种器官,像讲出耳朵、眼睛一样,自然而然的说出“阴茎、阴道”,说明它们都是身体的一部分。父母的态度越自然,对孩子的教育效果越好,孩子才会觉得一切都很正常,没有什么要避讳或神秘的事情。
第四,承认自己不懂、知识有限。如果不能给予很好的解答,不防跟孩子坦白交代,妈妈也不是太明白,或者我们一起查看书本或上网搜索一下吧。自己日常也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知识储备,不至于当孩子问起时,而无力解答。
总而言之,性,既不难懂,也不深奥。只有自己做到平静淡然,孩子听起来才会觉得正常普通,才能够更加坦然、从容的面对。至于那些认为跟性有关的话题是“羞羞”、“黄”、“丑”的思想认识,都是相当迂腐的观念,只会妨碍孩子正常心育。
作为父母应从早让孩子对“性”有着健康正确的认识,既有利培养亲子关系、建立信任感,更有助于孩子日后敞开心扉,和你畅谈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愿我们的孩子不要对“性”一无所知,在该成熟的时候都能拥有必要的知识,因为无知,并不萌!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上面是翰翰说设计为大家收集和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W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