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引导问题

2023-02-04 05:49: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引导问题》,欢迎阅读!
单亲,引导,心理,家庭,学生
谈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引导问题

作者:刘会欣

来源:《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7年第4



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 刘会欣

摘要:单亲家庭学生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内向、孤僻、狂燥等性格表象,归根到底还是由自卑心理所引起的综合性心理反应。本文围绕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引导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单亲家庭学生普遍自卑的成因,探讨单亲家庭学生普遍自卑的表现,用爱心和智慧调动家长、教师、同学的积极性,引导单亲家庭的学生走出误区,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阳光地生活,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单亲家庭 自卑 温暖 自信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开放,人们对个性自由的过度追求,社会上单亲家庭的比例越来越大。单亲家庭的形成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父母双方感情不和而离异,二是父母中有一方因病或其他原因去世,三是“未婚妈妈”所生养的孩子。其中前两种所占比例较大,最后一种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我们发现单亲家庭学生身上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性格内向、孤僻、情绪不稳定,二是易怒、冲动,三是漠视、多疑、嫉妒,四是散漫、狂躁。其实,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因单亲原因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因为是单亲,所以他们得到的爱只是单方面的,而另一半的母爱或父爱必将缺失;而且,社会上一些人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总会投以异样的目光,使得那些原本就孤单的孩子变得更加怯懦。单亲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家庭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是造成子女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如有的学生觉得父母的吵吵闹闹让同学、邻居们看到、听到都是很丢人的事,自己脸上很不光彩;自己家庭的经济不如以前,自觉矮了许多,因而产生自卑感。他们怕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就想方设法把自己保护起来,他们最直接的行为就是自我封闭,而他们最大的心理想法就是让别人觉得他们强大而不可攻破。

一、自卑心理在现实中的表现

(一)个人主义明显,以我为中心,自我封闭

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缺乏一方家长的影响和感情交流,所以就显得孤僻、不合群,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想法,和很多人保持距离,不轻易相信别人。部分单亲家庭学生课间也很少和同学一起活动,上学、放学也往往独来独往,不与其他同学结伴而行。有些由于缺少管教,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处理事情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少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行为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较差。个别人甚至做什么事情都按照自己的逻辑,不接受其他想法和建议,甚至对于老师的一些不同于自己解题的思路也表示反对和抗议,有的由于择友不良,沾染不良习气,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二)敏感、嫉妒感强烈,个人情绪难以自我控制

单亲学生孤僻与自卑的表现,有时显得非常敏感,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句没有任何针对性的话,有的单亲家庭的学生就以为老师是在针对自己。单亲家庭学生多疑和嫉妒的心理特征比正常家庭的学生显得更为突出一些,其表现为对别人的议论,对许多事情非常敏感,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猜疑别人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猜疑老师是不是不信任自己,假如一个活动


没有让他参加就会胡思乱想,对胜过自己的同学产生嫉妒(因为家庭的变故,很多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成绩比以前有所下降,过去曾不如自己的同学,可能超过自己),不服气,于是会产生对立情绪,觉得别人不公平,同时也带来了人际交往的困难。

有的学生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恨意,他们讨厌父母争吵,憎恨父母不顾他的成长和感情。憎恨不提供抚养费的父(或母),或站在父母之中的一方,憎恨另一方。这种憎恨久而久之对心理发展产生不良作用,进而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对其他人,甚至对社会的不满、冷淡,他们认为既然没有人关心我,我又何必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对同学、对集体的事缺乏热情,对公益事业表现冷淡,还有的故意违反纪律和规定。这些都与自卑心理有关,同时虽然自卑,但潜意识里还是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就乱猜疑,嫉妒。

还有些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经常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想摔东西,想离家出走,甚至想自杀等等。有些单亲家庭学生,过于在意家庭的缺陷,自己郁闷的心情无处宣泄,性情开始变得暴躁无常,遇事易冲动,攻击性比较强,所以可能会出现打架、斗殴等行为。

(三)有较强控制欲,等级观念强,力求高人—等

他们因为自卑,怕被人看不起,因而,他们就会单纯地认为,只要在他人控制自己之前先控制住对方就万事大吉了。他们非但不会听从他人指挥,特别是同龄人的指挥。在他们的心理,有强烈的等级观念,人就分为三六九等,他们怕被人看成“下等人”,他们更是想抓住一切机会让别人服从自己,认为只有踩到别人头上,才不会受人欺负。因而,他们这些带有目的性的力争上游,说到底,还是由自卑心理而产生的幻想。他们只有在幻想中才能找到心灵的一点安慰与自我肯定。

单亲家庭学生由于上述不良心理特征,对于他们认知能力发展,学习成绩提高,人际交往,自我控制能力及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等方面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单亲家庭学生自卑心理的疏导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二、化自卑为自信的具体做法

(一)用家长的“爱”为孩子保驾护航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针对单亲家庭这样的特殊家庭,我认为问题关键在于家长,只要家长改变了教育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温暖的家庭环境,一切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离异家庭造成家庭的缺损,家长的情感,情绪以及感情上失落,会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离异家庭的缺损还导致学生心灵上的失落和创伤。作为单亲的家庭,除了加倍地对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关爱外,还必须通过谈话交流等方法构建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共同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这样才能有利于家庭的生存发展,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架起爱的桥梁,使学生感受到温暖

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人类所有的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所以,作为班主任,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同时,我采用“情感投资”、“集体关爱”、“捕捉闪光点”等方法和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集体友情,让其感受到大家在重视他。以倾听的方法让学生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矛盾情绪,然后再对过激的情绪进行正确指导。

(三)用集体的“爱”为学生构建保护圉


用集体的“爱”为学生构建保护圈,帮助单亲家庭子女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部分单亲家庭子女由于自卑、孤僻和敏感,常常不愿与人交往,独来独往,心事重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发动全班同学和这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交朋友,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孤立于集体之外,把集体温暖、同学之情,师生之谊巧妙融合在一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假如我们的孩子都能以乐观的情绪去看世界,假如他周围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能向他展现出美丽、精细、柔弱、温和色彩的话,他就会易于接受教育,就会贪婪地聆听你的每一句话。”

高中学生正处于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处于半独立半依赖的矛盾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学生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以至不少学生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隐抑于心灵深处,备受煎熬,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现实的严重性,我们要以对学生们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其心理教育,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明确自己是学生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使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有信心。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单亲家庭的学生就会拥有属于他们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赵愿)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PV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