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中医诊断学问诊章节测试二

2022-12-26 10:50: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慕课中医诊断学问诊章节测试二》,欢迎阅读!
问诊,诊断学,中医,测试,章节
问诊章节测试二 1患者遇风觉冷、避之可缓的症状是 A.恶风 B.恶寒

C.畏寒 D.恶寒发热

恶风:病人遇风觉冷,避之可缓者,谓之恶风。

恶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不能缓解者,谓之恶寒。

畏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能够缓解者,谓之畏寒。

2患者自觉怕冷,多加衣被近火取暖不能缓解的症状是( A.恶风 B.恶寒

C.畏寒 D.恶寒发热

3外感病中,与恶风本质无区别的是 A.恶风 B.恶寒

C.畏寒 D.恶寒发热

4可作为风寒表证特征的症状是(没一个对 A.恶风 B.恶寒

C.畏寒 D.恶寒发热

风寒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风热表证——发热重恶寒轻(有汗) 伤风表证——发热轻而恶风(有汗)

5诊断表证必须具备的症状是( A.恶风 B.恶寒 C.畏寒 D.潮热

6主要见于里虚寒证的症状是( A.恶风 B.恶寒 C.畏寒 D.寒热往来

7壮热通常见于( A.风寒表证 B.风热表证 C.里实热证 D.真寒假热

8痛如针刺、固定不移、夜间尤甚者多为

A.气滞为患 B.瘀血阻滞 C.风邪偏胜 D.湿邪侵袭

9午后热甚,兼见身热不扬、头身困重的是

A.阳明潮热 B.阴虚潮热 C.湿温潮热 D.瘀积化热

湿温病:湿温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苔黄腻

10长期微热,劳累则甚兼自汗的是 A.气虚发热 B.阴虚发热 C.气郁发热 D.真寒假热

微热

主症

兼症

临床意义 热势不高长期微热,劳累疲乏,少气,自汗

气虚发热

38℃以则甚 下)或仅长期低热 颧红、五心烦热

阴虚发热

时有低热 面白,头晕,舌淡,脉细 血虚发热 热,时间胸闷,急躁易怒

气郁发热

较长

→时有微热



11正邪相争,互为进退的寒热指的是 A.恶寒发热 B.但寒不热 C.但热不寒 D.寒热往来

12下列情况通常表现为有汗的是( ) A.外感寒邪 B.阴津亏虚 C.血虚较重 D.卫表不固

13常见于疾病发展的转折点的汗出是 A.自汗 B.盗汗 C.绝汗 D.战汗

14患者常自汗与盗汗并见,常见于 A.阳气亡脱 B.阴虚内热 C.湿热内蕴 D.气阴两虚

15患者新病,出现头汗多,兼见面赤口渴,多因(

A.上焦热盛 B.中焦湿热 C.虚阳上越 D.心肾不交


16下列疼痛中,属不荣则痛的是(

A.胀痛 B.刺痛 C.窜痛 D.隐痛

17瘀血致痛的特点为(

A.夜间尤甚 B.痛势绵绵 C.喜按 D.喜凉

18腰部冷痛沉重,阴雨天加重,多因(

A.肾阴虚 B.寒湿 C.瘀血 D.结石

19前额连及眉棱骨痛者,病在(

A. 太阳经 B.少阳经 C.阳明经胃、大肠 D.厥阴经 ①前额连眉棱骨痛——病在阳明经 ②头痛连项——病在太阳经 ③两侧头痛——病在少阳经 ④巅顶痛——病在厥阴经

20小腹两侧疼痛,病变多涉及( A.足太阳经 B.手少阳经 C.足阳明经 D.足厥阴经

21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可见于(

A. 阳明潮热 B.阴虚潮热 C.湿温潮热 D.瘀血久积化热

主症

阳明潮热 阴虚潮热 湿温潮热

兼症

临床意义 阳明腑实证 阴虚火旺 湿温病

日晡→申时(下午35时)发热明显,热势较高 口渴饮冷,腹满硬痛,大便秘结 午后或夜间低热 午后热甚

颧红,盗汗,五心烦热,骨蒸 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苔黄腻



阳明潮热→阳明经气旺于申时3-5

阴虚潮热→阴不制阳而阳气偏亢→午后卫阳渐入于里,夜间卫阳行于里→午后或夜间低热; 身热不扬→肌肤初们不觉很热,们之稍久即感灼手; 瘀血、营分实热证之发热特点

午后或夜间发热(兼刺痛,拒按,紫暗出血等)

发热以夜间为甚,即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绛,斑疹隐隐)

瘀血久积,郁而化热 温病热入营分,耗伤营阴



22发热不高,体温一般在38℃以下,或仅自觉发热的有(

A.气虚发热 B.阴虚发热 C.气郁发热 D.小儿夏季热

23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的症状可见于(

A.少阳病 B.邪伏膜原 C.疟疾 D.热入血室

寒热往来的类型及产生机理。 寒热往来发定时:(多见于少阳病,为半表半里证) 正邪相争,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 寒热往来发定时:(常见于疟疾

侵入人体,潜于半表半里的膜原部位,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此外,气郁化火、妇女热入血室。也可导致寒热往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DP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