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哲学就是宇宙论》,欢迎阅读!

哲学就是宇宙论
宇宙论(cosmology)是哲学的基本论域之一,或许是最基本的。
cosmology来自于古希腊的Kosmos,意为“秩序、好的秩序、有序地安排”。这种安排、布置的很和谐的意义,后来还引申为女士裙子上的装饰点缀。
毕达哥拉斯最早用kosmos这个词来指代缀满星星的天穹,这个星空就仿佛是用宝石点缀的女士裙子,于是所有人都获得了绅士视角。
中世纪哲学和近代哲学,用cosmology来指代研究这个整个世界、宇宙的学问,大抵被算作形而上学的一个分支。
但是在这里,我们应该把宇宙论看作是比形而上学更根本的东西。形而上学研究一切存在与不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成因和活动的影响;宇宙学比形而上学更基础,因为它研究所有这些背后的秩序和包含这些秩序的领域。 研究对象:
形而上学:存在、非存在
宇宙学:存在、不存在、其他一切事物背后的场,以及支配这个场的秩序。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超越中世纪哲学和现代哲学的更大的宇宙观。
比如康德、黑格尔的德国观念论传统中的宇宙论:
宇宙不是与主体无关的东西,不是外在的客观现实,而是一个主体以之作为背景展开与必然性、可朽性进行斗争的舞台,最终的目的是获得自由。所谓的“宇宙”一开始是一个以主体为中心的影片、舞台,主体竭尽全力在其中让自己去中心化,让聚光灯不再照向自己,从而拥抱自由、无限和解脱。 比如马克思、海德格尔这样的反形而上学家的宇宙论: 宇宙不是既定的存在物,而是有限主体在其生存活动中不断遭遇异质他者,通过劳动向这些他者敞开,并对这些内容进行空间化、物化、客体化的临时产物;宇宙的无限性取决于主体的有限性,主体的有限性决定了主体需要不断向他者敞开,从而获得相对稳定的宇宙图景。
宇宙论不一定承认“宇宙”的客观存在,因为在许多哲学中,“客观性”(objectivity)是一个被复杂机制所建构的产物,而不是不言自明、预先给予的惰性存在。
简单来说:不要把宇宙想成一个大容器,你只是其中的一块小石头。
想象这个宇宙的方式有很多:你是放映机,而宇宙是你放出来的电影;你是大容器,而宇宙是一个小石子儿;日月星辰整个宇宙才是你的身体,这个身体产生了你的意识;作为公共服务器的宇宙根本不存在,它只是所有局域网玩家的一个口头约定……
为了能够理解更多哲学家(观念论者、反实在论者、结构主义者、新实在论者等等)关于我们所存在的场域的看法,我们必须启用“宇宙论”最原始的意思: 这一切及其秩序背后的场是什么? 学习哲学的第一步是思考宇宙。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vN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