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欢迎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 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又气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2.了解《长歌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演示《古诗三首》诵读动画,导入新课。二、学生初读课文1.读通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2.对照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标出不懂的地方。3.小组内简单交流。三、学习《长歌行》1.导入新课。 “行 ”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我们曾经学过哪首诗?(背诵《古朗月行》)今天,我们学一篇这样的诗歌叫《长歌行》。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2.交流自学结果。(l)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3)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解决。重点解决: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景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这首诗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4)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背诵《长歌行》。附 板书:长歌行葵露待日百川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七步诗》和《出塞》,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出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背诵《长歌行》。2. “三国 ”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
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3. 教师演示诵读动画。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2.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3.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师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曹植的这首诗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比喻意义。比如, “同根生 ”指什么, “相煎何太急 ”又指什么,联系前边想一想, “豆 ”和 “箕 ”又指什么 … …从而体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1.录音范读。2.学生练习朗读。五、练习背诵六、学习《出塞》1.读课文,解题。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 “七绝 ”,有 “诗家夫子王江宁 ”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2.范读课文。3.交流自学体会。4.提出问题, 教师归纳,集体解决。5.体会诗的意境。(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出塞》。2.向别人讲述《七步诗》的有关故事。附: 板书设计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教案点评:教师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探究活动【边塞诗派】唐朝的诗歌流派之一,代表作家有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等。他们的诗大多描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风格豪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从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青海湖。长云:连绵不断的浮云。穿:磨破金甲:金属制的战服。破:打破。终:始终。还:回家。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孤城:这里指玉门关。何须:何必要。怨:吹奏哀怨的乐曲。杨柳:《折杨柳》古代一种歌曲名称。度:越过。请你自己再找一些描述边塞旅生活的古诗,与大家交流一下,背一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nF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