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长千万不要误入这四大早教误区》,欢迎阅读!

家长千万不要误入这四大早教误区
误区一、早教课的主体是孩子
很多家长以为,上早教课就是把孩子扔到课堂上,去跟着老师学东西。所以,自己心不在焉,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在一旁聊天或随意走动或者打电话。其实,早教课,教的是家长,不是孩子!
早教课的意义在于协助父母建立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了解一些育儿知识。
其中包括宝宝的饮食、健康和开发智力;协助家长即时把握宝宝的敏感期,协助宝宝一起感受新事物;让家长懂得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兴趣和水平;强调亲子互动,使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游戏,掌握一些教育的方法与技能等等。 误区二、早教课的责任在老师
有些家长把教育的责任全部寄托在早教课的老师身上,以为早教课的老师就像幼儿园老师或者小学老师一样,教书育人。其实,早教课的老师,主要是示范和引导、协助家长和孩子实行互动游戏。 很多家长花钱报了早教班,因为自己工作繁忙,就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保姆,来陪孩子参加早教课,完成“陪读”的角色。
他们将早教的所有任务都推到老师身上,这是不对的,只有由父母亲自陪伴孩子参加早教班,才能起到受教育的目的。 误区三、早教课是开发智力,能让孩子更聪明
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上了早教课,我的孩子就会更聪明,就比其他孩子赢了一个起跑线。其实,早期教育不但局限于智力开发,早教也不是培养“神童”。
早教课的内容还包括为孩子创建一个成长环境,引发孩子的探索行为,促动孩子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水平、情绪和社会行为这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
早教班并不是想象的神奇班,不是所有上过早教的孩子将来就有所作为,而没上早教班的孩子就什么都不是。 误区四、早教=早学习
曾有一个反对早教课的妈妈说:“现在的孩子真是累,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就要到处上课?还在吃奶的小屁孩,就开始学习?”她对早教课产生了一个误解,其实,早教课并不是让宝*学习知识的。 很多家长喜欢用“会认多少个字”、“会背多少首诗”、“会数几个数”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早教的效果。
不过,早教课的意义并不在于教会宝宝唱一首歌、认一个字或者背一首诗,而是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生动有趣,让宝宝学的开心,在游戏中提升宝宝的独立性、想像力、记忆力、专注力、适合水平、社交水平等等。 早教到底是什么?
1.早教对象不但仅婴幼儿,更是对其父母的教育。
2.早教的目的不是提前学习知识,而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
3.教育内容不但仅学写字,读英语,学画画钢琴,开发智力仅仅早教的一部分。
4.教育方式不是灌输式,对话与互动才是早教的本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Z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