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斑马线》,欢迎阅读!

关爱生命,细节的力量
——“斑马线”大型媒体活动驻外记者配合报道方案
“斑马线”是道路使用者路权矛盾的交集点和汇合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国交通管理的水平、对路人生命的重视程度、乃至行人公交公德意识的高低,都可以通过斑马线体现出来。驻外记者分别以“人文斑马线——政府管理水平的标度线”、“礼让斑马线——路权与生命权的和谐线”、“公德斑马线——公德意识的警戒线”为主题,制作节目对应反映各驻在国:有特色的斑马线设计、斑马线路权冲突规定、以及各国行人的道路公德意识的等等。
一、“人文斑马线”——政府管理水平的标度线
有关注细节的制度设计,才会有注重细节的守法公民。本部分重点展示各国各具特色的斑马线设计,以此挖掘体现出管理者注重细节、照顾道路弱者等管理理念。
比如:
1、英国:细到繁琐的斑马线系统设计 (1)标示斑马线存在的“白莉莎灯柱”(A Belisha beacon)”:英国政府特地在斑马线两旁竖立了两根顶端带有等球的标杆,标杆涂成与斑马线相近的黑白相间图案,顶端的灯球在夜间会自动闪烁,这样方便司机从很远处就可以注意到斑马线的存在。
记者可以驾车,通过展示标杆显示半径来做体验式报道。 (2)名目繁多的“斑马线”。
在英国,还有很多以动物命名的斑马线,比如“老虎线”(tiger crossing)、“鹈鹕线 ”(pelican crossing)、“犀鸟线”(toucan crossing)、“飞马线” (Pegasus crossing)、“海雀线”(puffin crossing)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过街人行横线,区别并不仅仅在名称上,不同的称呼实际上反映了英国交管当局对于不同道路参与房行为规则的细节性规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驻外记者通过介绍、现场展示这些人行横线的主要区别,挖掘出繁琐名目下交管当局对道路细节的充分考虑和对路权弱者的充分照顾。 (3)英国是斑马线的发明国,欧洲中心站还可就斑马线的由来制作专题节目。 2、其他各国颇具特色的斑马线设计(待定)。
二、“礼让斑马线”——路权与生命权的和谐线 斑马线是平衡人、车路权矛盾的交通制度,各国都非常重视斑马线上人车路权优先顺序的划分,这些规定涉及:机动车是否无条件在斑马线前停车等候行人、行人通过斑马线的法定时间是否足够长、斑马线上发生人车相撞的事故责任划分等等。
比如
(1)以斑马线上行人与机动车路权冲突处理惯例为例: 不同国家斑马线对于行人路权的规定不一样:在英国,行人任何时候在斑马线上都有优先路权; 在德国,行人仅绿灯时有优先路权。尽管规定有差异,但是德法英等国司机对于斑马线行人路权的尊重,几乎到了无条件的地步。
英国、德国、法国的记者选择典型的斑马线,通过观察体验式报道,发回各国斑马线上人车抢道时行人和车辆抢道时的互动,并通过现场采访等,展示各国
关于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良好公交意识。
(2)在行人斑马线路权受到限制的国家,行人绿灯时过街时间的体验式报道
针对国内有的路口行人过街绿灯时间太短的问题,记者实地考察各国交通繁忙地段斑马线允许行人通过的绿灯时间,做体验式报道,各国传回资料汇总后后方作统一点评。
三、“公德斑马线”——公德意识的警戒线
一切制度的落实都要靠公民的自觉遵守,可以设计考验性场景,来展示各国的公交公德状况。
比如:
1、设计场景之一:
(1) 夜间12点之后斑马线行人、车辆遵守红绿灯状况
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驻外记者,在夜间12点之后人车稀疏的时候,选择带红绿灯的一处斑马线,在设定的时间内拍摄自觉遵守交规等候红绿灯以及不守交规闯红灯的人和车。如果可能并尽量采访相关司机和行人。目的是通过记者的报道展示自觉遵守交规对于和谐交通秩序的重要性。
(2) 司机交通警戒性考验 和当地交管部门联系好,选择通过社区的一个斑马线,在视线良好的时候在斑马线的正中摆放一个儿童用的皮球。按照西欧交规规定,司机在路上发现儿童玩具、小狗等物时,必须立即备踩刹车、减速行驶。记者拍摄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的司机反映,看按照操作规则行事的司机到底有多少。在可能的情况下,采访当事司机。
四、节目样式
同意采取记者现场观察报道的方式,记者篇末统一出镜,作简要点评。
附:英国各种斑马线的简要说明。
1、斑马线(zebra crossing) 的由来:英国站就斑马线的发明创造制作专题节目 2、细节的差异显示了法律对细节的关注:不同国家斑马线对于行人路权的规定不一样:在英国,行人任何时候在斑马线上都有优先路权; 在德国,行人仅绿灯时有优先路权; 3、“白莉莎灯柱”(A Belisha beacon)(安放在斑马线边的一根黑白相间的柱子上的大灯球,会自动闪灭,提示斑马线的存在) 4、“老虎线”(tiger crossing):在英国和香港,以黄黑线相间图案组成的人行横道称作“老虎线”, 在“老虎线”上,骑单车的可以不下车穿过街道,机动车必须给自行车和行人让道。“老虎线”一般没有附属的电子信号灯。 5、“鹈鹕线 ”(pelican crossing):是“行人灯控横行道Pelicon crossing (short for
pedestrian light controlled crossing)”的英文缩写,为了便于记忆,英语使用谐音
的手法将之命名为“鹈鹕线 ”(pelican crossing)。“鹈鹕线 ”(pelican crossing)仅在英国和爱尔兰使用。它于1969年被引入交通管理,是世界上第一个由行人控制交通灯的过街横行道。 6、“犀鸟线”(toucan crossing):英国还有一种允许同时允许行人骑车穿行和步行通过的行人过街通道,由于“toucan”刚好和英语“two can( 两者都行) ”谐音,因此被称作“toucan crossing”(犀鸟线)。“犀鸟线”边上的电子信号屏上会同时显示一个绿色行人和绿色的自行车图标。 7、 “飞马线” (Pegasus crossing):英国还专门有一种为骑马的人过街使用的过街行道。相应的电子信号灯用马的图案代替了行人的图案,同时为照顾骑马的人,相应电子按钮的按键位置也被抬高到人骑在马上正好可以按到的位置。
8、“海雀线”(puffin crossing),puffin crossing是英语“A pedestrian user-friendly
intelligent crossing”的缩写,正好 puffin在英语中是“海雀”的意思,所以被称为“海
雀线”。“海雀线”同样和电子信号灯配套使用,同时还安有传感器,可以监测行人过街的状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W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