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之道

2022-12-30 10:52: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健康养生之道》,欢迎阅读!
养生之道,健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健康养生之道

作者:魏金香;刘兆欣

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09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运动养生方法依托于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其形式多样,有着良好的养生防病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总结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理论渊源,健身防病治病作用及理论基础。旨在为传承祖国医学传统文化应用体育科学领域中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exercise health approach relys 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theory with various forms,it has good health preventive effect, using literature data,the traditional Chinese exercise and taking care theory origin are summarized and elaborated which

aiming to provide valu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heritage and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sports science.

关键词:运动养生;养生思想;养生方法;导引

Key words: exercise health; health thought;regimen methods;guide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256-01

1中华民族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理论渊源

中华民族传统运动养生方法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其最早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保健御疾的实践中,《吕氏春秋·古乐》中记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滞积,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导引之术到了秦汉晋唐时期得到了全面发展。如华佗采取导引、吐纳、熊经鸟伸之术,究了虎、鹿、熊、猿、鸟五禽的活动特点,并结合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功能,编成一套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导引术,即五禽戏。现代医学证明,由于五禽戏动作编排的科学性。故运动后可清利头目,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人体体质,对消化不良、冠心病及神经衰弱等,有预防和防止复发的的作用。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其著名医著《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了养性十法,:一曰吝神,曰惜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事,八曰返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明代高濂在其著作《遵生八笺》中提出了根据四时调理脏器的五脏导引法,并多次强调导引运动的养生保健作用。其书中云:“生身以养为先,养身以去病为急。经曰:“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人之所生,神依于形,形依于气,气存则荣,气败则灭,形气相须,全在摄养。养气以保神,气清则神爽;运体以却病,体活则病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中华民族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的健身作用

2.1 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散步作为一个具体的养生方法,主要体现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说明通过晨起散步,可以使精神愉快,胸怀舒畅,诗人陆游也认为散步有着积极作用:“人食毕,踌躇有所修为快也;食毕当行步中庭,如数里可佳,食讫踟蹰,长生”,其认为饭后应当散步,使脾胃受益可以增寿。

2.2舒筋活络,防疾御病从医疗健身的角度看,五禽戏每一戏的动作都有不同的功效:虎戏,旺盛精力,充沛脏气;鹿戏,可强肝益肾,增强脾胃功能;熊戏,则能安神壮体,平疏肝火;猿戏,可使人耳聪目明,脑健身轻;鹤戏,可以舒畅筋络,活血易筋。实践证明,五禽戏对于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是明显的。并且对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病症,都有一定的疗效。《吕氏春秋·尽数篇》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其书中十分注重运动,这与现代人倡导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相符。书中曰:“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朽溃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人的形体、精气也是这样,体不活动,体内的精气就不运行,气不运行,气就滞积。滞积在头部就造成肿疾。疾滞积在耳部就造成聋疾,滞积在眼部就造成盲疾,滞积在鼻部就造成鼻塞、窒疾,滞积在腹部就造成胀疾、痔疾,滞积在脚部就造成痿疾。

2.3 怡情养性,愉悦身心陆游不但是一位著名诗人,也是一位养生爱好者,他喜爱吐纳导引之,并喜爱看蹴鞠。在他的诗中这样描述了这种运动。《晚春感事》诗中写道:“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可见其对这种运动的喜爱,在兵荒马乱、饥荒不断的动荡年代,陆游能乱中取静,通过其各种爱好来怡情养性,自得其乐,所以其时对陆游能达八五高寿的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3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方法的防病治病作用

早在《内经》时代,古人就通过按跷,也就是按摩的方法来治疗疾病。《素问·异法方宜论》中云:“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从中可以看出,通过导引按跷这些古代按摩方法可以治疗痿弱,厥逆,寒热等病。

4中华民族传统运动养生的理论基础

传统运动养生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中医学的阴阳、藏象、气血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调养精气神运动要点,通过导引、吐纳、服气等方法,以达到舒筋活络,调和脏腑的目的。 4.1 中医理论基础平秘阴阳。根据中医学阴阳互根理论,人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是通过机体不断运动和变化中保持阴阳动态平衡来维持的,如太极拳与中医阴阳理论有着密切联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尤其是在拳理的运用上,:动静、刚柔、内外、急徐、虚实、松紧、开合、升降等,可使人肺腑、经络、气血协调有序,平衡,符合中医整体诊治和辨证施治,即阴阳消长,阴阳平衡,阴阳转化之观念,达到健身保健之功。

调和气血。气血在体内的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一 个重要因素,通过运动来促进体内气血的运行及新旧气血交换。

4.2 西医理论基础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在我国传统运动养生法锻炼的过程中,调身以使全身的肌肉骨骼放松,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诱使情绪得到改善,调息则通过呼吸的调整可以按摩内脏,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器官功能。它还可以兴奋呼吸中枢,进一步影响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而调心,意守以至于入静时对大脑皮层有调节作用,可使大脑皮层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亦能对外感性有害刺激产生保护作用。 5结语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在人们劳碌奔波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自身健康,一些疾病常常乘虚而入,何通过体育运动积极锻炼身体,强健体魄,预防疾病是必须关注的课题,中华传统意守方法植根于祖国传统医学丰富的土壤之中,其多样的运动形式,良好的意守防病作用对于强健身体有着重要的意义。继承和发展传统运动养生方法并应用到现代体育科学领域,无论对于传承祖国医学,是繁荣体育科学知识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薛红强.五禽戏健身原理探究[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47-48. [2]王莉,项丽静.太极拳与中医理论关系探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5):4-6. [3]刘兆杰.我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简述[J].World Health Digest,2006,8(3):83-8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Rr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