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共读红楼·第十三回】探秘秦可卿的死亡真相

2023-04-10 12:4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3【共读红楼·第十三回】探秘秦可卿的死亡真相》,欢迎阅读!
探秘,红楼,真相,死亡,秦可卿
【共读红楼·第十三回】探秘秦可卿的死亡真相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原文再现 内容梗概

秦可卿病故,托梦给凤姐,告之以“盛筵必散”的道理,叮嘱她居安思危,并告诉她近日贾府将发生一件大喜事。宝玉听说可卿突然身故,急火攻心而吐血,夜赶去宁国府吊唁亡人。可卿的公公贾珍极其悲痛,愿为儿媳的丧礼尽其所有,只是没有做棺材的好木料,薛蟠便将原为义忠亲王老千岁准备的木料低价。秦可卿的丫鬟瑞珠触柱而死,贾珍以孙女之礼葬之。另一个小丫鬟宝珠也情愿担任义女。为了贾府的面子,贾珍又为贾蓉捐了个龙禁尉的官职。由于尤氏旧疾发作,无人主事,宝玉向贾珍推荐凤姐,贾珍遂请凤姐来协理宁国府事务。 一曲红楼知多少

1.秦可卿去世之前托梦给王熙凤,建议她在祖坟附近多买一些田地房产,这样,万一哪天家里犯了罪,祖坟上的土地也不会被朝廷没收。为什么祖坟上的地可以不入官呢?

原来,按照清代的规定,如果抄家,可以不被没收祖坟旁边维持祭祀费用的地。这种规定大概受到上古传统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最重大的事情是祭祀与打仗。可见,祭祀这件事非常受尊重。那个时代,国家之间打来打去,但习惯是“灭人之国,不绝人之祀”,还会留下对方的子孙后代继续祭祀先祖。这种传统慢慢流传演变,祖坟旁边用于祭祀的田产,也会受到保护。不过,实际操作当中,这些用于祭祀的房屋田产,收入多了,祭祀根本用不了,就成为大户人家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比如清代笔记《履园丛话》中记载,有个叫毕楸帆的人,买了别人的一座花园,后来他被官府抄家,这座花园已被他改造成了家庙,按照规定不用被没收,他们全家后来就住在花园里了。秦可卿很有危机意识,预见到贾府未来会有被抄家的风险,提前给王熙凤出了这个主意。 2.秦可卿去世,为什么贾珍要忙着给儿子捐官?

秦可卿去世以后,她的葬礼遇到一个大问题,她的丈夫贾蓉只是个黉门监的学生,没有官职也没有爵位,这样的话,出殡的时候,就会显得很寒酸。黉门监就是国子监,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里面的学生叫监生,监生要参加了科举考试,才能获得进士这样的功名。清代,丈夫当了官,妻子才能获得朝廷的封号。现在贾蓉无官无职,秦可卿没有任何封号,对于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来说,出殡的时候会很没面子。所以,贾珍赶紧花一千二百两银子,给贾蓉捐了一个龙禁尉的职位。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故意模糊时代背景很多官职都是他自己编造的,我们不能确定这个龙禁尉到底是什么官职。后面秦可卿果然有了封号,叫做“宜人”,宜人是个什么封号呢?在明代和清代,五品官的妻子被封为“宜人”,这样说起来,


贾蓉那个龙禁尉可能就是个五品官了。一品官的妻子被封为一品夫人,我们经常说哪个女人是诰命夫人,这个诰命夫人不能乱用,一品官员的妻子或者母亲,能这么叫。而且国子监的学生也不一定都是学习好,考进去的,也可以花钱买,当时叫做捐。根据书中贾蓉的表现,他很可能就是捐了个国子监学生的资格。 谈天说地读红楼

秦可卿的死亡真相,历来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根据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欧丽娟的研究可卿确实是在慢性消耗的严重阶段,这是小说里原来就有、也一直保留下来的情节,但她在病床上的空暇里,终于有时间把自己的整个人生回想一遍,也对自己的败德行为十分愧疚自责,那是一种无法弥补的罪恶,于是利用恶体质还有的一点力气,走向天香楼上吊自益,终结这情孽的一生,而这是小说里原来就有、后来却被删掉的部分。

“彼时全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可想而知,贾府里的人在听到可卿死后的疑惑反应,并不是针对可卿的死,因为这早在意料之中,而是针对可卿死亡的方式,包括她的遗体在天香楼被发现,以及之后的处理情况,这才是让大家意料之外,而觉得纳罕、疑心的地方。所以欧丽娟教授认为,可卿长期的慢性病以及突发的自尽,这两种情况才是她走完一生的完整面貌。

很多同学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专家断定可卿是到天香楼自尽的呢? 我们来看欧丽娟教授发现的三个证据:

第一,第五回太虚幻境薄命司里的人物图谶,其中关于秦可卿的就是“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这座可卿上吊自尽的高楼大厦,就是宁国府会芳园里的天香楼。

第二,可卿死后所做的法事里除了“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此外还“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蘸”,这就证明天香楼一定是事故地点,才会特别在这祖做这样隆重的法事。

第三,脂砚斋的批语告诉我们说这一回原来曹雪芹所拟订的回目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这就更明确无疑了,我们甚至可以说,天香楼不但是可卿最后自我结的死亡现场,也是可卿和贾珍幽会的地点,因为花园祖的楼阁又隐密、又浪漫,最适合不过。

为何我们现在却看不到这一段情节呢?因为脂砚斋有感于可卿托梦所呈现出来的胸襟和忠爱,所以叫曹雪芹给删去了,所谓“(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以保留可卿的脸面。

关于《红楼梦》第十三回的分享就到这里。本期的思考问题是:贴身侍候可卿的丫环瑞珠、宝珠,一个触柱而死,一个情愿担任义女,并且从此留在铁槛寺不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Q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