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翻译在社会变革中的催化作用》,欢迎阅读!

谈翻译在社会变革中的催化作用
作者:田丹丹
来源:《语文学刊》 2016年第1期
田丹丹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外贸学院,广东广州511483)
[摘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换为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方式,但是翻译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纵观翻译史,翻译除了具备其基本的信息传递功能外,还能在社会变革中起到催化剂作用。
[关键词]翻译;翻译史;社会变革;催化剂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1-0124-02
[作者简介]田丹丹,女,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学院教师,翻译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一)翻译的社会变革功用
作为翻译社会功用的一部分,社会变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翻译催生的。社会变革是指由于生产关系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特定的社会阶段内,不同阶级之间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司法、军事等不同手段的调整而进行的大规模利益分配变化方式(百度百科)。翻译不会直接促使社会发生变革,它只是一个催化媒介,促进社会发生变革。
翻译的社会调适和变革功能,指的是人们把翻译作为一种革新的力量,介绍本民族所没有的思想,用其改变现有的社会形态,调和社会矛盾,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韩振宇)。同样,虽然社会必然会发生变革,但在整个过程中,翻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催媒作用,促使变革在规模、质量等方面发生较大的变化。本文将从不同地域、不同时期概述翻译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二)翻译促进西方社会变革的具体体现
纵观历史,西方社会有几大重要的社会变革,分别是:16世纪的文艺复兴、17世纪的宗教改革、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及17至19世纪的产业革命。前三个时期的社会变革带给了民众巨大的思想启蒙。如欧洲国家对文化艺术典籍的翻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对《圣经》的翻译。另外,通过文化传播也会产生一定的文化借用,如此一来大国即可操纵小国的文化,对小国的社会变革带来影响。
(三)翻译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汉唐的佛经翻译。唐代的时候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经过了几次重要的经济复苏,中国有条件进行了社会思想的变革。这时,从印度的佛教所带来的新的思想,既能满足统治者的统治需求,又能给普通百姓以精神寄托。在当时,儒家学说逐渐淡化,中国的宗教出现了真空,因此,佛教这个时候对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作用。这个时期的丝绸之路,为佛教传入中国也提供了条件。佛经翻译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国学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跟佛教有关。其次,在文学方面,比如
在汉朝时期,当时流行的是格律诗,缺少自由诗体,而佛经的译入给文人墨客以灵感,诗体的种类也变得多样化了。同样印度风格的艺术和建筑也随着佛经文化一起进入到了中国。
所以说,汉唐时期的佛经翻译对于重组中国封建文化,维持封建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清朝末年,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高官和社会名流慢慢发现,单纯地翻译西方的技术已经不够,要进行社会变革,必须译入西方的社会人文著作。在当时,翻译作为一种“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手段,其对象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早期的自然科学著作,而逐渐将政治、经济、法律等西方社科名著纳入其中。
这一时期的翻译改变了明末清初的社会文化道德观。爱情小说打破了当时的封建礼教,如1914年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被春柳社的喜剧家们翻译并演出,在这部译作的影响下,女性解放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风潮。娜拉成为当时人们心中的“革命之天使”,“社会之警钟”,
“将来社会之先导”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可见翻译对破除封建礼教观所起的巨大作用。侦探小说的翻译有助于引进西方的法制观和人权观《福尔摩斯探案集》科学小说的翻译有助于破除迷信,增强科学意识。如薛绍徽《八十日环游记》,鲁迅译的《地底旅行》,帮助中国的民众在轻松娱乐中接触科学思想,推动了白话文革命。林纾之后的小说,译者都感到文言文无论在语言上还是思想内容上都已经无法满足需要。更重要的是,随着西方思想观点的输入,人们开始相信,从翻译得来的新字词和新语法更能表达西方输入的复杂思想(谢天振等)。
综上所述,翻译对晚清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开启民智,从思想层面上对国民素质进行了改造。
2)这一时期的译书活动是中华民族逐渐觉醒的生动写照,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在列强侵略面前不甘沦亡,奋起追求真知,探寻国家出路的艰难历程,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后继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3.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介。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的译介主要分为三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首先,马克思主义最早被介绍到中国是在清末民初。许多人会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最开始是从俄国引进的。其实不然,它的引进最早是从日本开始的。因为在晚清时期,中国留学日本的学生人数是最多的,当时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只是当做西方社会思潮的一种,这一阶段一直延续到五四运动爆发以前。
其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的译介对中国革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作为先进的思想指导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亡图存的新道路,促进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向导,建立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媒介主要是近代报刊,以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中央编译局和人民出版社。
因此,翻译中的政治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选择,翻译中的文化选择构成了中国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百玲)。
4.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翻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了。翻译这项活动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局限于某些领域,各行各业都需要翻译。翻译所应用的方式和工具也更加现代化、更有效率,能够快速准确的满足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翻译需求。所以说,翻译架起了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促进了科技的引进和生产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翻译并不只是简单得把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它还起着催化剂的作用,通过传播思想、信息、还有文化,催化社会的变革。这一课题通过历史的角度,纵观中西社会的翻译活动,并将翻译与社会的变革联系起来。作为一名译者,要正确认识翻译任务,从小处说它是某项具体工作,从大处讲,我们处于社会历史的某个阶段,我们翻译的作用对于社会的变革或多或少地也在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此,要正视翻译,正确认识这一行业。
【 参 考 文 献 】
[1]韩振宇.试论翻译的社会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2]陈杰.翻译在中国社会进步中的特殊功能[J].中国翻译,1998(3).
[3]李百玲.从翻译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J].上海翻译,2009(1).
[4]蒋林.论翻译与晚清社会变革思潮的契合[J].国外理论动态,2009(4).
[5]谢天振.中西翻译简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6]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7]熊辉.清末民初从日本翻译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及其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L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