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汤海秋诗集》后 重点字词、翻译、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2-11-18 16:05: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书《汤海秋诗集》后 重点字词、翻译、练习及答案解析》,欢迎阅读!
点字,诗集,解析,练习,答案
书《汤海秋诗集》后

龚自珍

人以诗名( ,诗尤以人名。唐大家若李、杜、韩及昌谷、玉溪;及宋、元,眉山、涪陵、遺山,当代吴娄东,皆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益阳汤鹏,海秋其宇,有诗三千余篇,芟( )而存之二千余篇,评者无虑数十家,最后属龚祚作一言,巩祚亦一言而已,曰:完。何以谓之完也?海秋心迹尽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而卒不能不言在是所不欲言而竟( )不言于所不言求其言亦在是。要不肯挦撦他人之言以为已言,任举一篇,无论识( )与不识,曰:此汤益阳之诗。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 文中昌谷、玉溪的本名分别是__________ 3. 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汤鹏诗作的特点。

注]⑴海秋:清代诗人汤鹏,字海秋,湖南益阳人。有经世思想,不肯从事章句之学。与同时诗人龚自珍、张际亮、姚莹等为友。为官敢言,为人刚直,敢抨击权贵。诗文豪放,诗多慷慨激厉之作。著有《浮丘子》《海秋诗文集》 ⑵“人以诗名”二句:人以诗而出名,诗则更由于人而出名。 名:著名。⑶大家:诗文大作家。李、杜、韩:指李白、杜甫、韩愈。昌谷:唐诗人李贺。贺为河南昌谷人,后遂有以籍贯称之。玉溪:唐代诗人李商隐。商隐号玉溪生。 ⑷眉山:指宋文学家苏轼,轼为四川眉山人。涪陵:指宋代诗人黄庭坚。庭坚曾被贬于四川涪陵(今重庆涪陵区)自号涪翁。遗山:金代诗人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 ⑸吴娄东:即吴伟业,江苏太仓人。娄江东流经过太仓,故太仓亦称娄东。 ⑹面目:面貌。⑺完:完整、统。完:这是龚自珍提出的一个崭新的论诗标准。其所谓“完”,是指诗人的作品,要充分体现其作者的个性,体现其品德、感情、思想,因而达到诗与人为一体,因人可见其诗,因诗可见其人。 ⑻龚巩祚:龚自珍,名巩祚。 ⑼芟(shan):删除。⑽无虑:大约。⑾属:“嘱”⑿是:此,指诗集。⒀卒:终于。⒂要不肯:总不肯。⒁挦撦(xian che)摭拾、摘取。撦,“扯”的异体字。⒃识:知。 译文:人凭借诗而出名,诗则更由于人而出名。唐代诗文大家像李白、杜甫、韩愈以及李贺、李商隐;到了宋、元时期,有苏轼、黄庭坚、元好问,和当代的吴伟业,都是诗文和人成为一体。人外没有诗,诗文外没有人,那样子也是完整的。益阳的汤鹏,他的作品多么多啊,作有三千多首诗,筛选出两千多篇,评论的大约有几十家,最后嘱咐我写一篇序言,我也就一个字罢了:完。为什么称它完整呢?汤鹏的心路历程都在这本诗集中,想要说的话也在这里面,不想说的却最终不能不说的话也在这里面,不想说的最终也没有说,从他所没有说出出来的探求他说的也在这诗集里面了。他总不肯摘取别人的话作为自己的话,任意选出一篇,无论知道还是不知道,说:这是汤鹏的诗。 答案及解析:

21. 海秋心迹尽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而卒不能不言在是/所不欲言而竞不言/于所不育求其言亦在是。

22. (1). 李贺 (2). 李商隐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昌谷、玉溪的本名分别”,这是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首先借助语境确定范围,如文中说“唐大家若李、杜、韩及昌谷、玉溪”,这说明“昌谷”“玉溪”应是唐代的大家,而且以写诗著称;其中“玉溪”难度不大,在课内学习《锦瑟》一诗以及《唐诗宋词》的时候,应对该诗人有所了解,“玉溪”是指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昌谷”较难,是指李贺,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23. 言为心声,诗如其人;不沿袭他人之言。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汤鹏诗作的特点”,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首先到材料中圈出直接评价汤鹏诗作的句子,然后理解概括,如“益阳汤鹏,海秋其宇,有诗三千余篇,芟而存之二千余篇,评者无虑数十家,最后属龚现祚作一言,巩祚亦一言而已,曰:完”,龚自珍用一个字概括汤鹏的诗作,即“完”,而在上文作者也评价唐宋元以及当代的几个大家“皆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分析其意思,“完”其实就是说诗歌要抒发作者最真实的思想感情,诗人的全部心灵与人格都真实无饰地表现于诗中,从而达到言为心声,诗如其人,这是第一个特点;如语段最后说“要不肯挦撦他人之言以为已言,任举一篇,无论识与不识,曰:此汤益阳之诗”,汤鹏不肯摘取别人的话来为己用,从他的诗集中任取一篇,别人都能知道是他的诗作,这说明他不沿袭他人的话。

赏析 定庵的诗文,风格独具,有才而有识。这篇200字的短短诗跋,抒发了他对诗与人的关系的看法。这个问题,谈论诗歌的人看法并不一致。强调艺术性的人,主张作品与作者分;有的则谓:诗与诗人不能分割。定庵的这篇跋语,首先提出了“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他例举了唐宋以来他所赞赏的名家八九人,肯定他们“皆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也就是说,人格与诗格的统一。定庵把诗人分为“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两类,其中有统一也有矛盾。“人以诗名”者不但诗写得好,人品也好;而“诗尤以人名”,情况就有点复杂了,就正面雄杰人物而言,岳飞、文天祥都不是以写作为事业的,因为他们的爱国主义伟大精神,感天地泣鬼神的浩然正气,所以《满江红》词与《正气歌》千古传诵,声震云霄。从反面讲,汪精卫的诗词写得也很出色,但他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汉奸,人与作品也就同臭了。

定庵的跋语开头,表现了他对诗与人关系的看法,下面才论汤海秋的诗,“一言而已,曰:‘完’。赞美他的诗是真实的心声,“所欲言”与“所不欲言而卒不能不言在是……”足见定庵对汤海秋的为人是赞许的,虽未明言。对其诗艺的求精、创新精神是钦佩的。一个“完”字,包括汤的人与诗的统一,与开头例引的著名诗人,可以并列,评价是很高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KD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