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玩转古诗魔方》,欢迎阅读!

玩转古诗魔方,点亮教学精彩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要诵读儿歌、童谣和 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为有效 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应充分抓住古诗的特性和低段儿童的认知特点,采取 一定途径:一、吟句读诗,感悟古诗意境;二、述景画意,感悟古诗情趣;
三、嚼字品词,感悟古诗内蕴;四、背景拓展,感悟古诗寓意 感悟中。让学生在 理解古诗,教学就会亮出别样精彩。 关键词: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要诵读儿歌、童谣和 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为有效 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应充分抓住古诗的特性和低段儿童的认知特点,采取 一定途径,玩转古诗这块魔方,让学生在“感悟”中理解古诗,教学就会 亮出别样精彩。
一、吟句读诗,感悟古诗意境
古诗中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诗人的感情。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通过 范读,尽情地将诗人的主观情感再现出来,以引起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情 感共鸣,诱发他们的感知。
吟句读诗时,声音尤其要富于变化,如壮阔的景物要读得慷慨激昂, 清新的景物要读得流畅安闲,明媚的景物要表现得平缓自如。读的时候要 充满情感,这样学生自然会受到感染,进入诗歌的意境当中。如李白的《静 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引导学生 诵读时,先确定古诗的感情基调,前两行写月夜景色,用柔和平缓的语气 读,后两句写的是月夜思乡的情景,感情深沉而忧伤,读的语气应重一些, 语速稍慢些,从而激起读者情感的共鸣。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
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读通、读对全诗后,再配上音乐读则更 能升华感情,如教《泊船瓜洲》一诗,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文、明白大 意之后,为了更深刻地体会诗中意境,感悟诗情,可播放《春江花月夜》 乐曲片段。随着深沉哀怨、悠扬宛转的古筝乐曲的播放,学生被带入一个 明月皎洁的夜晚。此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诗人吟诵这首诗可能 是在什么时候,在怎样的环境中,以怎样的姿势,他可能想些什么。在古 诗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上大声朗读,发挥古诗 的艺术感染力。
二、述景画意,感悟古诗情趣 古诗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但三者中又以形象感
为基础,因此,教学中应加强视、听等感官刺激,特别是低段学生,直观 的、形象的教学手段更能够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换。可以借助图画 将古诗词语形体化,这样更便于学生清晰地理解诗意,深刻地领悟其中蕴 含的哲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 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 时,教师可将一幅小儿垂钓图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 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诗画结 合,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可爱的儿童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活起 来了。
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画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它可以直接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以更好地理解诗的画面美。如 在教学《望天门山》一诗时,可以要求学生分三步读诗作画。第一步,在 解题时,边
rb
讲边画出左右两边高山的简笔画,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第二步,读完第 1、2 句诗后,让学生想象诗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4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