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合作分享》,欢迎阅读!

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合作分享
现在的孩子大多遗传了父母的优良基因,个个生得漂亮可爱,但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从内心到外表都一致的讨人喜的“金宝贝”,我们还要做更多的努力。
首先,孩子是否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食物。如今,孩子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给别人的行为。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应积极利用各种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退自我中心心态,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一、利用故事影响对幼儿进行分享认知的培养
如果你的孩子从小就爱听故事,那你大可以利用这一有效途径,来达到预期的目的。故事《甜甜的河水》讲的是小熊因为害怕小鱼会抢它的糖吃,而不敢开口回答小鱼的问题,只是紧闭着嘴巴,当小鱼感到无趣游走后小熊却又后悔而把糖一颗颗剥开丢进河水中,使河水变得甜甜的,他想这样不管小鱼游到哪儿都能喝到甜甜的河水。这是一个从自私到博爱的过程,当你的孩子听了这个故事以后,他也会和小熊一样经历同样的心路历程。
二、利用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分享体验的培养
在平日生活中你注意培养孩子的分享能力了吗?假如你家中有长辈或年老的人,你的孩子能否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分给他们吃呢?其实这要从家长自身做起,如果你有这样教过孩子,或你就是这么做的,那你的孩子一定会自然成习惯的。除了和长辈分享食物外,还有和同伴分享玩具。当孩子和好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是否能将自己心爱的玩具拿出来和朋友一起玩,是否能将自己喜爱的图书拿出来和朋友
一起看。如果这两点都做不到,你就需要反思自己的言行和身教了。
三、通过外部激励来强化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
孩子总喜欢成人的表扬。因此,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她)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应给予及时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幼儿就会愉快、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所以,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离不开外部激励。
而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
孩子的合作在平常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大到在学校里老师有意识安排的主题活动,小到和家长一起做的任何一件事。比如,你在洗衣服,可以让孩子帮你拿肥皂,或让他帮你拿衣架,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洗一些简单的手绢、袜子之类的小物品,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和大人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盛饭让孩子摆碗筷呀、你收衣服让孩子收鞋子呀、你跟孩子一起玩解绳子呀、丢石子呀、跳房子呀……
此外,还要鼓励还跟同伴学会合作。在幼儿园里按老师的要求一起完成同一幅画或手工作品,在家里两人或更多的人一起合作玩玩具(像搭积木、插塑等),在合作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主动提出问题,跟别人多作交流,同时又达到了锻炼他们口头的表达能力。
总之,孩子的未来就掌握在你的一念之间,平时对孩子多一些关注和理解、支持,这对孩子的发展可是至关重要的。让我们为了孩子,努力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Y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