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分享

2022-11-21 13:07: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分享》,欢迎阅读!
幼儿,区域,学会,活动,分享
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分享

何谓分享?对于幼儿来说,分享是团结友爱、相互关心,是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是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有力手段。要想让幼儿真正认识分享的意义,必须先对幼儿进行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当今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社会件、特殊的家庭位置,致使许多幼儿存在着自私、孤僻、任性、独占心强、自我为中心、不合群、合作意识差等问题。为此,教育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从活动中体验分享

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体,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幼儿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开展活动的。显然,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分享品质形成的有效资源。幼儿教师要利用班级区域的创设,结合“分享”主题内容,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师幼合作共同布置。比如,在美术操作角布置“分享树”,通过画画、贴贴、剪剪,幼儿们共同创作完成了一棵普通的树。之后,孩子们经常会带一些自己喜欢的照片、图片书等物品挂在“树”上,和同伴一起说说看看,“树”上的内容则根据孩子的意愿不定期的更换。一棵“普通树”由此就变成了“分享树”,孩子们从中感受了分享的快乐。

游戏中学会分享

游戏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也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其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合作分享的机会是很多的。教师要积极开展丰


富多彩的区域游戏活动,让幼儿在与同伴的共同游戏中,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分享与同伴共同合作的快乐。在幼儿喜爱的游戏中,只有让幼儿通过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以此分享共游戏的快乐。

比如,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中,当有“客人”来娃娃家做客时,“妈妈”“爸爸”和“宝宝”应当怎样分配这些玩具和饼干呢?教师启发小朋学习分享和谦让,把玩具车送给客人玩,把小饼干留给自己,让幼儿语言表达的同时,开启分享与谦让的行为。又如在图书角里,教师准备数量较少的图书,有的孩子拿到了书,有的孩子就没有拿到书,于是,就问拿到了书的孩子:“其他小朋友没有书看怎么办呢?”让幼儿通过思考,自觉产生分享的语言和行为。有的孩子说“那他就等我看完再看吧”;有的孩子说“拿这本书给他看吧”;有的说“我们一起看吧”,并将书递过去……对这些有分享言行的孩子都进行了表扬,以激发其他孩子产生分享行为。

为了能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也有良好的分享行为,教师还特意提出一些分享要求:图书角中,幼儿不争不抢图书、爱护图书、愿意与同伴交谈书上看到的内容;建构区里,不独占玩具,需要别人的玩具时,要和别人商量,经同意后才能拿,学着与同伴合作搭物体;表演区中,能与小伙伴互相配合,一起唱歌、跳舞、玩打击乐器;小医院中,就要求幼儿能自由选择游戏伙伴,学会分配角色,互相配合进行游戏;操作区里,在扣钮扣、系鞋带、编辫子等操作活动中,能与小伙伴轮流玩耍。

从评价中感受分享

区域活动最受孩子喜爱,这首先体现在它的过程。孩子通过自选、探究、合作能充分感受这种体现自主参与的快乐。那么,如何让幼儿在“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Nu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