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越严厉越叛逆

2022-09-02 17:5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管教孩子,越严厉越叛逆》,欢迎阅读!
管教,叛逆,严厉,孩子
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会有人提出异议:孩子不严格管教怎么能行?难道严格教育孩子还有错吗?

管教严格要看对什么事严格,瞎严乱管必定造就叛逆忤逆的孩子。严管需要把握尺度,不然再好的孩子也会走偏。



在我身边就有个真实的例子。16岁的小雨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家境富足的父母对她寄予很高期望。小雨爸爸从小为她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学习计划。早上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上学,晚上几点回家,所有时间安排不能超过15分钟误差。除此之外,小雨还要参加各种艺术补习班,周六周日晚上还有上门辅导的家教,就连女儿交朋友爸爸也要干涉,不仅不准与学习不好的同学交朋友,家庭条件略差,同学父母社会地位低的均不在小雨交朋友的名单中。在爸爸严格家教的管教下,小雨学习成绩数一数二,邻居亲朋都拿小雨作为教育自家孩子的榜样。每当朋友问小雨爸爸的育儿经时,他总会自豪地说:“管孩子就要严厉,不能由着他们性子来!


如果小雨一直那样“优秀”下去,全家会继续引以为傲,但遗憾的是好景不长。由于处于青春期,优秀美丽的小雨收到了同班同学的“小纸条”,一向事无巨细汇报学校情况的小雨那天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而是把“小纸条”在一本书里。一天,小雨爸爸找东西时,不小心发现了“小纸条”,晚上就在饭桌上,爸爸冷着脸问小雨是不是早恋了,小雨不承认,一人一句吵得不可开交,怒火之下小雨爸爸打了小雨一巴掌。从此以后,小雨就像变了一个人,不爱说话,学习成绩下降,无论爸爸怎么教育教导,她仿佛什么都听不进去,变成了一个标准的叛逆女孩。

是什么导致一个乖乖女孩变成叛逆女孩?直接原因就是家长的高压政策和蛮不讲理。家教严格是要有限度的,不是神经质,不是捕风捉影。如果孩子小时候被管制过多,做什么都不能以自己主观意愿选择接触,那么在羽翼丰满后必然会有反击。平时管得越多,到青春期叛逆反弹就会越大,对孩子今后人格形成影响也越大。在高压管制下孩子也许会呈现一时一刻的乖巧顺从,但那种顺从就像是春天融化的湖面,表面看似平静,但冰层以下却暗涌不息。




每个人都有自我做主的渴望,这份渴望如果不能释放,就会一直放在心里,直到一个适当的时机爆发。也许小雨可以跟爸爸解释事情的经过,但她已经不满于被管制,抓到这个被冤枉的机会开始与父母抗衡,所有父母不喜欢的偏要去做,所有父母反对的偏要拧着干,到这时家长才反省自己教育过失,后悔之前的所作所为为时晚矣。

“平衡”是贯穿教育的重要词语。在儿童成长为青少年直至成年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完整的平衡感,这个平衡感在心理需求上尤为突出。这也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过于严厉会导致激烈反叛,小时候没有接触所处年龄段应该接触的事物,心理上的平衡就被打破,而这个尝试一定会在将来某个时间找回,最有可能找回平衡的时间段就是青春叛逆期。为了避免叛逆反弹力过猛过强,家长管教的“严”也就要适时适当。

“严管式”在上一代也许有一定效果,但在如今信息发达的社会束缚式教育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多接触社会多接触人才能有抵抗外界诱惑的“抗体”,这对孩子的益处远远高于坏处。严管只限于让孩子明辨是非,有判断黑白的能力,而不是干涉窥探。给孩子他们应该拥有的权利,具有权利意识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中也能更有效地保护自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D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