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文(八十二)》,欢迎阅读!

教育研究方法论文(八十二)
4.心理素质的可塑性
除稳定之外,心理素质在大学生个体发展和成熟阶段还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外部教育性的输入对其形成起着关键作用。高校学生正处在心理素质的可塑阶段,我们不能否认,在个人进入成熟期之后,他们的心理素质并不是绝对稳定的,但是,在他们的价值观、心性品质的发展和形成阶段,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形成符合其社会角色的完善的心理素质结构,这无疑是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
二、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支持和配合。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比作四个系统:课程体系、学生体系、专家体系、社会和家庭体系,它们共同构成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四维结构。在这个四维结构中,课程体系是基础,学生体系是课程体系的深化和发展,而专家体系是课程体系和学生体系的监控,社会和家庭体系是前三个体系的辅助和支撑。每个系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选择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育途径。 1.课程系统
大学生课程体系包括标准化的课堂教育和有目的的各学科渗透教育。
1
心理素质教育可以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必修课的一个专题,同时开设心理学、心理训练等选修课,使大学生明确心理素质的内涵和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和心理防御知识,从而引导和发展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其心理素质的提高。 2.学生系统
大学生学生系统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心理素质教育系统,包括大学生心理协会的社区组织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心理电影、心理一角等社区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中,学生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可以积极将课程系统输入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内化为心理素质,无形中提高心理素质水平,完善心理素质结构。 3.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指以专家为主导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包括讲座、报告、个别讲座和团体咨询,设计专业的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由于心理专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权威性,这种专家系统中的活动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同时专家系统可以监控和干预课程系统和学生系统,使各系统协调动作,积极配合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P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