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 三 期
封寺村卫生室
通知
封寺村村民
本着以提高本乡居民健康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中医药在一些常见疾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全体居民真正了解到中医药在防病治病方面特别是治未病方面的长处。切实用中医药技术为辖区居民解决自身健康问题为目的,我卫生室决定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由本院医师唐超授课,望大家按时参加,现通知如
下:
时间: 地点: 讲座内容: 授课人: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一、 人:
a.人是独立的、自主的、是自己的主人—也就是有人权—“我命在我,不属天地”。 b.人不是孤立的,是身心一体、与社会一体、与自然一体的—也就是要和谐共处—“与天地合其
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
二、人的健康:
a.您是主人—要把健康当作一件事情,最重要的事情—“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精心整理
b.您要尊重自己的身体,它是一种自然物,不是您随意想怎样就怎样的,要在生活中调整身心,
在社会中调整身心,在时令、地域环境的变化中调整身心。 c.您应当尊重您的身心—它具有很好的调整机制,使您自身健康最大、最有效、也最恰当的“药
物”—“人身自有一大药,只是世人不肯吃”。 1、四季养生: 自然的万物,最重要的规律就是时间节律,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日之中,早起、午忙、暮收、夜卧。只有符合规律,人体才能健康。 同样的,不健康也可以通过遵循时令节律来加以改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专门讲述如何遵循节气养生,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讲究在时令的变化中 “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疾病也讲究“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
逆之则乱。 《胀论三十五》“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
2、饮食调补:
1)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没事少吃药,养生的根本之一是饮食调养。 中医把人可以食用的东西按照对人健康的长久好处和损害分层次,只好无害的是最基本的五谷, “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从“食”到“充”,是从对人体必须,到可有可无的次序,
所以,五谷杂粮对人最好。 2)中医还认为,万物按照五行阴阳分类,食物也一样,不同性质的食物对人体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应按照人体质阴阳不同,选择相应的食物调整人体健康。 “糠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 脾病者,宜食糠米饭,牛肉枣葵; 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 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 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 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毒药攻邪。 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脾主长夏,„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肺主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肾主冬,„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
精心整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zt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