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

2022-11-07 17:28: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革命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欢迎阅读!
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选择,为什么
从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就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最早的是地主阶级,如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时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只是先进的,指的是西方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

第二次鸦片后,地主阶级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继续向西方学习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文化主张,并且把这种主张付诸实践,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但由于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封建社会性质,所以,最后的结局只能破产,其救国道路行不通。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走日本式道路,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孙中山等主张走美国式道路,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中外反动势力格外强大,因此,资产阶级的道路在中国也走不通。中国何去何从?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摆脱外来压迫?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的道路。因此,从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最终,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最终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从而赢得了中国的独立。

选择: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李大钊。他在1918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分析了法国与俄国革命之不同,指明俄国的道路更适合中国;还有《庶民的胜利》来宣传民权思想。1919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于19199——11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出版。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组织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驱逐军阀运动1919底,热心宣传新文化、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很快就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当时和陈独秀讨论的书籍,主要是〈共产党宣言〉等书。他在读了这些著作后,牢牢记住了阶级斗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

在北方吹来的马列主义之风熏陶下,中国的先进分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了胜利。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是根据欧洲情况,针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经验,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总结出来的。中国革命的条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分析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极为不同,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必须紧密结合时代条件和中国的国情,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并作出科学理论概括,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仅仅是理论活动的过程,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程,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果。这是三代中央领导和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三大理论成果的科学性、真理性,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已经得到证明。




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的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已经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所证明。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带领全党领导全国人民,在较短的时间内,医治战争创伤、实行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此后,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序幕。《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从理论上提出并初步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都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邓小平同志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他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答案。这些理论成果是发展马克思科学社会义学说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创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足以证明邓小平理论科学性和真理性。此外,邓小平理论关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于必须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关于用一国两制科学构想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等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和创新,为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也为全党结合新的实践,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yU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