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觉悟论

2023-01-03 05:55: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养生”觉悟论》,欢迎阅读!
觉悟,养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养生觉悟论

作者:司马显鹤

来源:《现代养生》2009年第01

一次,几位朋友聚会,晚饭后在客厅里品茶,一位朋友问我,养生怎么做?我回答说:养生从小处讲是一件事情,从中处讲是一项工程,从大处讲是一门学问。当选择养生前,必须要明白养生的目的。在我养生的实践、探索、觉悟过程中,我认为其就是少得病,或不得病,留住生命,让健康的生命活得更精彩。

要想把养生做好,最首要的是掌握好养生知识。而掌握养生知识之法,必须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古代圣贤们强调,认识人体生命本身运行规律与认识外界万物运行规律同样有意义,同样重要和宝贵。很多人死于无,这个,指的就是无养生知识。

天有自序,在太阳系中,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用去365天定为一年。根据地球一年气候的变化,万物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们把一年分为四季,即春、夏、秋、冬,又分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把地球自转一周定为一天,一天分昼夜,也分十二时辰,二十四小时。古代人通过观察,认识了地球上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法则,人也在其中。养生就是要认识天序,做到顺天之序,顺二十四节气,十二时辰生发消亡之气机,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人有自性,有眼、耳、口、鼻、身、识六个根本功能,这六个功能组成了全性智慧体。人有精、气、神维系功能系统,统系着人的身与心的和谐。养生就是要认识人的这些自性,做到合人之性,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养生要做到顺天之序,合人之性的真意识,是非常难的。我的体会是寻真法难,明白难,行更难。学道者九牛,得道者一毛,其因就是这个字。这个字讲的是行这个的人非常少,真正的经验很难到。所以对选择养生者来说,当闻法有缘时,我们要十分的珍惜。

养生虽难,但也有可循,就是《黄帝内经》。现代的养生其实就是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理念。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是抓不抓。培养不得病的习性提升生命质量,一般人不行此道,不正确习性破坏了人体的自性和谐,从而进入偏性,而长时间的偏性使人得病。人得病了再去治,就好像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古人认为这样是来不及的。

人得病,是身体与精神不顺天之序,合人之性习性造成的,不正确的习性使人体细胞获得的营养不足或不均衡,细胞垃圾不能彻底排走,细胞生存环境受到破坏而变性的反应,这是人得病的实质。养生就是修正自己的意识,改变恶习,激活启动开发人体自保功能与自愈能力,使人体恢复健康态的方法和学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人多说,圣人多做。我主张在做中探索,在探索中觉悟,在觉悟中成真。生命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年龄段都要认真地进行深刻反省,重新认识生命的真理,重新体悟身心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重新分配生命力的使用。人身难得,我们要勤之,养之,不能毁之,害之。养生是一个积精蓄气的过程,要一点一点的去攒,时间长了,精才能满,气才能足,神才能全。当精满、气足、神全了,才可以供给人体健康,做到颐养天年,无病而终。 我们还要认识到,养生是个体生命操行之学,是对个体生命的大,是生命和谐观,是重整人生、完善人生、参悟自身与心灵达到至善的个体生命的航程。还要认识到,养生问内,人体内的真实存在体悟实证获得快乐升华的君子之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靠感觉活着的,其实人活着就是活的正确的心态,人的身体不傻,傻的是心。所以养生是养心,人为本,病为标心为根,体为表。在生活的空间里,要会清除坏习惯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留出一个洁净的生活空间。在心灵的空间里,则要经过思考开悟,使人生过程和谐而豁达,愉悦而潇洒,让生命之花开得自然而灿烂。 〖编辑:修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SzG.html

相关推荐